11月1日,西方万圣节。
临近中午,高三·四班的教室里非常安静,所有的学生都低着头,专心致志的在期中考试的卷子上爬格子,而监考的班主任王老师,则是大大咧咧的坐在讲台前,手捧着一本繁体版的《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也看的专心致志,头都快埋进书里了,完全不似以前监考时那样,眼睛瞪得像铜铃,警惕的扫描教室,时刻防备学生们作弊。
刚开学那会,他在跟顾燃争辩教育策略时,首次从这小子嘴里听说了这本书,以及该书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教授。
等他再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15时3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和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共同分享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王老师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在为顾燃的博文广识和眼光毒辣而深感佩服的同时,又觉得内心得到了极大宽慰……
虽然他通过教学实验已经大致验证了“框架效应”极为有效,但在他的心里,还是隐隐感觉惭愧,为自己的卑鄙深感不齿和内疚。
而丹尼尔·卡尼曼的获奖,则像是一种变相的肯定和鼓励,让他这种近似于忽悠和欺骗的卑鄙行径,有了理论基础和学术根据。
因为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还没出版,他还特意找顾燃,想问他借书一看,结果顾燃不好意思的告诉他,他手头只有英文版的,怕他看不懂……
王老师看着“学渣”顾燃,一脸惊愕和不解:
英文版?
还是学术性质的英文书?
这小子竟然也能看得懂?
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学渣吗?
到底是顾燃疯了还是他疯了?
或者是中间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变化?
比方说顾燃被某人“夺舍”了?
仿佛看懂了王老师的疑惑,顾燃连忙拍胸脯保证,帮他搞到一本“港版”的,然后就岔开了话题……
如今他手里捧的这本书,便是顾燃搞来的、由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的,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数学公式和表格,以及一些奇怪的专业术语,相当的专业,当然,也相当的枯燥乏味……
可是老王暗暗对自己说:
“顾燃那小子读的英文版!而自己手里这本是繁中版!要是连这都看不懂,这老师当的……哎,白瞎了!”
抱着这样的信念,老王硬是把这本经济心理学着作给啃了下来!
不过,如果忽略那些冗杂的公式和推导过程,仅看其中的案例分析,倒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给老王带来了不少启发……
然后,这些心得,就被他全部用在学生身上了!
所以,高三·四班这些可怜孩子,被腹黑的老王忽悠的……
这么说吧,跟目前盛极一时的传销组织相比,王老师忽悠的更专业,更游刃有余……
考试作弊?
搁以前,他的学生能给他玩出花来!
可现在,根本不用管,爱抄就抄,爱翻书就翻书,反正糊弄的是自己,凭借作弊拿到再高的分数也没有意义,高考才是见真章的时候,要是能抄进大学,那他也没啥话说,可一旦高考拉胯,那还不是被淘汰?
淘汰就意味着失败!
失败就意味着惨淡人生的开端、就意味着跟往日同窗不在一个世界、就意味着阶层上升的大门向他们闭合了……
凭借这套话术,王老师成功的把高三·四班忽悠成后世的韩国苦逼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