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的沉默,最终被“噼里啪啦”的掌声打破。
钟老师站在台上看的非常清楚,最先反应过来,卖力的拍着小巴掌的居然是刚才被他们说教了一通的张二狗。
这孩子满脸兴奋,把一双小巴掌都拍的通红。
由他带动,身边的同学、小朋友们也都跟着鼓起了掌,紧接着就是校领导,媒体然后蔓延到所有人。
伴随着掌声,方晓缓缓起身,走到讲台前方。
在那里易坤年还想强撑着调侃方晓两句,可是话到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来,他没词儿了。
他还能说什么?
他唱的《爱》是一首经典老歌,虽然主题符合,但却也不是完全符合。
可方晓呢?人家这首歌光听歌词就可以知道,完全就是站在留守儿童的角度,现写的一首歌曲。
比唱功?
易坤年就算在自信,他也能听出来,方晓的唱功甩了他不仅仅一条街那么远。
那还能比什么?总不能比谁长得帅吧?
可是这种场合,易坤年感觉自己如果不说点什么,那真就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于是他清了清嗓子,琢磨了半天,憋出了一句,“方晓,你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易坤年的声音被麦克风放大,传道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里,而随着这个问题的问出,掌声也渐渐平息了下来。
很显然,在场的所有人都想知道,这首好听的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方晓朝着易坤年笑了笑,点头道,“我想变成一首歌。”
“什么?”易坤年一时间有点没反应过来。
于是方晓又重复了一遍,“这首歌的名字,就叫我想变成一首歌。”
没错,这就是这首歌的名字,这首歌也是方晓上辈子地球上的一首歌曲,他的流传度不广,甚至可以用极低来形容。
许多人应该都没有听过,就连方晓本人,也是某一次去到西北某省会的时候,在出租车上听到的。
这首歌就是一首诞生在电台里的公益歌曲。
是当时某西北省会交通音乐电台,携手该省音乐人,专门为走进山区,关爱留守儿童而创作的一首主题曲。
这首歌一共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就是由该省的所有音乐人合唱的,而另外一个版本,则是由该音乐电台的主持人们献声。
而方晓当时听到的,就是后一版。
这首歌,方晓第一次听说实话他并没有多大的感觉,可是越听,他就越觉得这首歌写得好,唱得好。
跟其他的公益歌曲不同,不是歌颂大爱,就是故意搞煽情。
而这首《我想变成一首歌》则不一样,它用最纯净的音乐,唱出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喜怒哀乐、成长、希望以及心里最想说的话。
这也是方晓认为,最适合唱给这里的孩子们听的一首歌!
“好!好啊!”
不等易坤年再有反应,台下一个乡镇上的领导猛然一拍巴掌,站起来满脸的兴奋与欣喜。
紧接着一群人也跟道,“这歌的名字起的好,歌词也唱得好!”
“对!特别是那句,我想变成一首歌,歌声飘呀飘在你心里住下。这一句,简直唱出了所有留守儿童的心声!”
这人话音刚落,站在方晓身边的易坤年就又不服气的撇了撇嘴,用极低的声音道了一句,“且!拍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