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下的众人,看到这谜底后,都有些愣住了。
但是很快就有人反应了过来。
“难道那不是口字,而是方体的意思?”
“天圆地方,是作的这般解释?”
“这谜底不会真的这么简单吧?若真是个口字,那他这不就错了?”
台上。
大掌柜自然是知道谜底的。
他跟苏策确认道:“苏公子,可否解释一番,你这谜底是何意?”
苏策回答:“我的谜底,就是圆。”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方既有了,那谜底自当是圆。”
苏策刚才一路猜灯谜过来。
就已经大概想到了。
这些灯谜,其实多多少少都与科举有关。
所以在看到这个灯谜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往这方面想。
“口”字,范围太大了。
并不好猜。
没有说猜的是字,还是词,又或是句子。
机会只有一次,如果写错了,就没了。
但是再稍稍思索一下。
古代的读书人,最先要学的,便是规矩。
毕竟,写股,那就是书圣人“道”。
一字一句,都要按照规定的格式。
是禁止“离经叛道”的。
那作为一个读书人,最先要守的,便是规矩。
所以只要把这些联想起来,就能得到最准确的答案。
苏策想,这个出题的人,必定是对科举和官场都很是熟悉的人。
苏策说完后,台下的人已经纷纷爆发了喝彩声。
“对了,必定是圆!”
“掌柜的,揭谜底吧!”
大掌柜笑了笑,点头道:“谜底确实是圆。”
“恭喜苏公子答对了。”
台下的喝彩声一段接一段的。
陆彩儿也激动的满脸通红。
她的夫君,拿了第一!
旁边苏正业的侄子,正抗议道:“二叔,你捏的我肩膀好痛!”
苏正业讪讪的把手收回来,呵呵笑道:“太紧张了。”
“这苏策怎么这么厉害?这可是得了第一!”
大掌柜让上面的人,把花灯摘下来。
然后笑着对苏策说:“这次花灯会最终的彩头,由这位苏策苏公子获得。”
“彩头为县尊大人亲自题词的花灯,还有五十两奖银。”
“恭喜。”
欢呼声再起。
二楼里的苏木华和吴有泉也激动的跳了起来。
“苏策哥拿了第一!”
旁边的学生疑惑的说:“听闻这苏策从未上过学堂。”
“他这身学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看见这灯谜,一时之间都没反应过来。”
“是啊,他这学识,说没有正经读过书的,旁人都不敢信。”
“不过听闻他从前名声也不好,就算想学,估计也没夫子愿意教他。”
“别说从前,就是现在,估计也没人愿意收他。”
苏木华听了后,不服气的说:“我们苏策哥虽然没有夫子,但是他......”
想起苏策先前的话,苏木华有些虚说道:“他、他以前,都是在李秀才的学堂外听课的!”
“这、这也算是正经读过书的!”
其他人听了他的话,都疑惑道:“李秀才?”
众人的目光移到角落。
一个喝的烂醉的秀才公,正抬起醉醺醺的眼。
“诗会终于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