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后金与明朝而言,大凌河城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孙承宗走马上任,作为曾经在辽东地区经营过的人,他对于大凌河城的重要性也非常清楚。】
【因此,崇祯四年(天聪五年),在处理完毕遵化四城的事务、又巡视了一遍辽东防线后,他开始着手准备重建大凌河城。】
【此时,宁远一带的巡抚是一个叫做丘禾嘉(邱禾嘉)的人,他和当时的兵部尚书梁廷栋关系不错,是由梁廷栋力荐的。】
【早在孙承宗提出重筑大凌河城之前,丘禾嘉就向梁廷栋建议收复广宁、右屯卫等地,但梁廷栋心有顾虑,向孙承宗寻求建议。】
【孙承宗一定程度上赞成了这个提议,但他给出了一个先后顺序:广宁道远,易受隔绝,当先据右屯,城大凌河,以渐而进。”】
【他认为,右屯卫已经被毁,重新修筑之后就可以用作防守;而一旦右屯卫被重筑,那么后金军队必然不会干看着,而是会前来进攻,他们的目标也必然是大凌河城以及小凌河城。为此,右屯卫之后就是入海口,依靠右屯卫,可以保证兵力补充以及粮草补充。】
【有了孙承宗的肯定,梁廷栋便在朝堂上提出了这一计划,并坚决力挺。有了他的劝说,以及孙承宗的建议,最终这件事情就定了下来。】
【但是,及至旨意传达到辽东,丘禾嘉却并没有按照孙承宗计划的先后顺序进行修筑,而是在广宁、大凌河城、右屯卫三个地方同时开工筑城。】
【而还没等到大凌河城几座城池重新修筑完毕,明朝内部就又出了变故——兵部尚书梁廷栋下台了。】
【梁廷栋此人,各种把柄一堆,被人弹劾罢免也是正常之事。但他被罢免了不要紧,他此前推行的各种政令可还在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是重筑大凌河城、右屯卫、广宁的事情。】
【而明朝,作为一个搞党争到了一定程度的明朝朝堂,梁廷栋下台后,接替他的是他的反对者,也因此,将他在任时的所有政令全部废止,包括重筑城池——“大凌荒远不当城”。
明思宗也同意了新任兵部尚书熊明遇的观点。
于是,将戍守军队四万五千人全部撤走,调到蓟州防守,只留下了防兵万人,仅给粮万石于锦州城内。】
【面对这一变故,孙承宗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便建议要给军队粮草,以免资敌。】
【但这一计划也没有得到实行。】
【而负责大凌河城重筑的,是祖大寿。】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叹气,大凌河谷确实重要,也切切实实是个军事要地。
就像神迹说的那样,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都有经过大凌河谷的路线。早在前面讲到曹操的时候,白狼山之战,就是曹操的大军抵达了白狼水,也就是大凌河谷。
不管孙承宗这样的重筑大凌河城的计划,对于此时的明朝而言到底合不合适,这是另一个问题;但是,明思宗的决策……
——前面,孙承宗提议,兵部尚书梁廷栋力挺,然后明思宗就同意了,接着就开始修筑;接着,兵部尚书梁廷栋被罢免,新任兵部尚书熊明遇否决,明思宗就再次同意了,就停止了修筑城池的计划。
四月初六上奏;四月二十六日得旨批准;五月初六,旨意传到了丘禾嘉手中;七月二十日,松锦烧造砖块完毕,随即祖大寿率兵四千人前往大凌河,开始重筑大凌河城;这时候,梁廷栋已去职,新任兵部尚书熊明遇反对筑大凌河城,明思宗决定听从他的建议停止筑城;八月初二,旨意传到了孙承宗那里,交给了祖大寿。
这前前后后的时间,也不过三个月;而正儿八经进行筑城的时间,也不过半个月。
这样的变化反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不,应当说,是一个合格的决策者应当有的表现吗?
明显不是吧。
且,第一次,孙承宗、丘禾嘉、梁廷栋都同意此事;第二次,则是新任兵部尚书熊明遇否决,但是孙承宗等人大约还是同意的吧?这时候,就不管孙承宗的想法了?
以及,前面,明思宗宠信提拔了温体仁,这么一个擅长且热衷于背地里结党、又喜欢搞党争的人;此时,又出来一个兵部尚书梁廷栋,一个一堆把柄名声不怎么好的梁廷栋。
明思宗,他看人用人的眼光是不是有点问题?
——怎么说,这些人加起来,虽然目前人数还不算多,但一个个都是在重要位置。这样一来,本就不怎么样的朝堂,有了明思宗的操作,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此时,皇太极铸成了红衣大炮。】
【但这种炮,炮身沉重,后金的贝勒们就担忧这样的炮不好操练,进而担忧万一明朝已经重筑完成大凌河城,后金都没能操练好大炮,进而难以攻克大凌河城。】
【于是,他们纷纷劝谏皇太极,干脆趁着明朝还没有重筑完成大凌河城,就直接进攻。】
————
————
山海关:河北省秦皇岛市
喜峰口,河北省承德市与唐山市交界处,从北京经今通州和今河北省遵化市前往蒙古高原东部和东北平原的咽喉。
迁安的冷口关:喜峰口至山海关中间,明长城蓟镇重要关隘,位于河北省迁安县东北32公里,明初所建,明时为蒙古兀良哈三卫进京入贡的通道,也是交通和军事上的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