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对朱由校这话倒是很认可:“正是如此,臣听闻泰西红毛国地不过我朝顺天府大小,然却是泰西一强国,皆因其国商贸发达,有足够多的银钱装备步卒和水师,故而强如佛郎机国也要畏其三分,不敢贸然兴兵侵犯。”
朱由校当然知道红毛国说的是哪个国家,十七世纪的“海上马车夫”可不是吹出来的,据说当时全世界一共两万艘海船,有一万五千艘都是他们的。
“此事朕也有所耳闻!正因如此,朕有意扩大与泰西诸国的贸易,同时再放开一部分经商限制,徐先生以为如何?”
徐光启这人的见识远不是朝堂上那些腐儒可比的,有些事问徐光启比问那些人强多了。
徐光启虽知商业的好处,却觉得放开经商限制有些不妥,他提醒道:“皇上,这商人们无利不图,若是放开限制,恐怕会霍乱朝纲啊。”
徐光启拐弯抹角这么说,朱由校又怎会不懂,但这件事他已经想了许久了,该有的对策也有了:“你说朕把那些反对者一块拉下水会怎样?”
的确是个狠招,但徐光启可没有那么自信,他提醒道:“皇上,若如此,必定会滋生大量的官商勾结事件,该如何处理?”
官商勾结这种事再过五千年恐怕也难以根治,就现在大明东南那帮人都结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了,还怕个球啊!既然根治不了,那索性就来个狠的,把朝堂反对者全拉下水,先把政策执行下去,然后吗?
“出台律法加以震慑,扩大都察院的规模,提高对各级官员的监察力度,再提高审计署的权力,一旦审计出问题,官、商皆重罪!”
徐光启就知道那个审计署绝对不简单,现在看来果然如此,没想到朱由校小小年纪,城府倒是挺深。
徐光启了解朱由校,他知道朱由校想做的事一定会去做,他也不想再多质疑此事,于是转而问道:“与泰西诸国贸易之事,皇上可有具体打算吗?”
朱由校神秘笑道:“暂时有两个不成熟的想法,说与徐先生也无妨,不过此事还不宜外传,徐先生可不要害朕啊!”
“臣不敢!臣只当今日没听过皇上说此事!”
朱由校相信徐光启,他也不隐瞒:“首先是增加海贸港口,除了现有的漳州、广州之外,朕准备再开放几个海贸港口,允许外国商船入港交易,如此可减少运输成本,增加利润,徐先生以为可行否?”
徐光启却眉头紧锁:“此事倒也不是不可行,只是这沿海多有倭寇海盗,一旦开放恐怕会。。。”
朱由校又是神秘一笑:“徐先生应该听说沈有容老将军回福建的事了吧?”
徐光启恍然,果然,朱由校做事都提前留一手了。
“这第一个准备开放的就是上海港,正好是徐先生的老家呢。”
徐光启再听不明白就白活这么大岁数了,他表态道:“臣与家乡乡贤士绅一定鼎力支持皇上仁政!”
果然哪个时代都一样,只要是对自己家乡有利的事情,当地人肯定会去争,后世那些为了一条高铁打的头破血流的事还少吗?
朱由校接着说道:“其二,改革市舶司为海关署,统一管理与外国贸易,稽查走私,征收关税。”
明初市舶司没有收税权,收税权归地方政府,万历皇帝虽然将收税权“抢”到了由太监管理的市舶司,但不久收税权又落到了牙行手里,形成了包税制。外商来华贸易,要通过牙行的代理,牙行掌握了外贸的经营权,他们以舶商代表的身份,巧取豪夺,上下舞弊,报官纳税的货物,不过十之二三而已,市舶司形同虚设,早就该裁撤了。
徐光启直言不讳:“皇上欲效仿显皇帝设税监吗?”
又闹误会了,朱由校忙解释道:“徐先生误会了,朕不是要设税监,这海关署归户部,税收也进国库。”
徐光启这才放心,说道:“若是如此,臣以为可行。”反正他家跟牙行的人也没有瓜葛,这话说的倒是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