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老支书一直很稳当。当然,他也经常忘了去哪儿,时不常地问春来。只要春来说去看小翠和儿子,老支书立即就变得思路清晰:“春来啊,这几年正是你和小翠最好的时候,却两地分居,真是苦了你。”
“嘿,我说老头,你明白的时候可真是明白。”春来哈哈笑了。
的确,和小翠结婚已经八年,两人在一起的日子,总共不到三个月,还是匆匆的来,匆匆的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春来大声喊着,其实他很想和小翠朝朝暮暮花前月下,那才是正常的日子。
“我去你的蛋,早点把小翠接回来。”老支书带着训斥的口气:“这么分着,不叫事!”
“好嘞,就冲你这话,两年之内,保准让小翠回来。”春来大声回答。
老支书点点头,扭脸看看窗外,忽然又问:“咱去哪?”
春来已经变得无比有耐心,扭脸看看老支书,笑道:“去看小翠,还有我儿子,二光,婶子,小娟。”
“哦,那你还不开快点。”老支书催促说。
“得令啊。”春来加了一点油门,不过,很快,他又把速度降了下来。
他已经把速度定在了八十迈,这是国道最高时速。不过,他听说,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到时可跑到一百二十迈。但必须换车了,昌河汽车跑到一百迈以上,车身就会颤抖。
一路之上,春来开着车,哄着老支书,几乎全速前进,也几乎没有休息。天黑之前,他赶到了向阳村。
春来已给小翠打过电话,大光娘站在村口,领着两个孩子,等着他们到来。
有道是叶落归根,大光娘老了,也想着回家。但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情,如论贫穷还是富有,也无论身处何方。大光娘的娘家没人了,已没了牵挂,唯一让她牵肠挂肚的,是伏牛山上的那两座坟茔,一座是大光爹,一座是大光。
人在千里之外的南国,心里肯定想,但是,小翠和小娟就像亲闺女,无微不至,孝顺至极。大光娘本无女儿,现在却享受着有女儿的生活。如此之下,大光娘心情自然开心,何况有正正,还有二光左右相伴,更是希望与快乐集于一身,南国的鱼米让她过得百般滋润。
但听说老支书要来,还是拨动了思乡琴弦。结了正正放学,就领着宋兵一起,站在村头翘望。
“老支书怎么想着来了?”正正已经十二岁,奶奶给他说了很多老支书的故事,可从来没见过,现在忽然来了,已懵懂的他觉得有些好奇。
“他想来看看咱们,因为咱们是宋王阁村的人。”大光娘说。
“那我们什么时候回宋王阁呀?”正正问。
“快了。”大光娘抬手,抹了抹眼泪。
忽然,大光娘又泪流满面,她看到了春来的面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