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文士被请走的时候,整个人都很无助。
……这个条件难道我们开的还不够卑微吗?是哪里走的不太对?
连任星炜都不太理解徐承志怎么就拒绝了,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难道不是很好的结果么?
当然,或许会有一些百姓有情绪——血海深仇,你说纳降就纳降了?你说没事就没事了?这一页就揭过去了?
不过任星炜也知道,儒家讲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确实很好听,但是百姓的情绪在很多时候对上位者来说没有意义——只要不到造反的程度,愤怒和仇恨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减,而自诩冷静理智的文人绝对会盛赞这种不费一兵一卒便为国家解决偌大隐患的事情,对于将军所处的阶层,几乎可以听不见百姓的声音而耳中尽是文人的赞颂,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呀。
不懂就问。
结果是徐承志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能说本能得觉得有问题,他那个没太多文化的娘亲是这么教他的,遇事不决拖一拖,保不齐就拖出什么好结果来了。
然后就很摆烂地一摊手,说我就准备听我娘的了,当然,也不是光拖,我会同步找一艘快艇去请教吴王,来回最多就是半个月。
我们粮食都足够,如今的天气也还好,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有台风暴雨的盛夏,可以等,并且即便有什么台风暴雨也不怕——暴风雨来临之前肯定有征兆,我们可以在暴风雨之前发起猛攻,一个小岛嘛,很快就能打下来了,不会把自己置于风险之地的。
任星炜:“……”
话虽如此,但还是觉得将军你这也太随意了。
但徐承志毕竟是上司,他既然决定如此,当晚,就有一艘快船脱离了船队,飞快往岸上去了。
速度比徐承志预想的还要快一些,不过十日就带来了楚湘的回复——
投降可以,少提条件。
一定要带条件投降的话就别投了,大魏直接动武,结果是一样的。
楚湘的信里甚至提了一嘴,如果表哥你收到信的时候还没有和对方开战,在回复对方不接受有条件的投降的同时,可以顺便通知他们一声,给他们三天时间,他们可以决定投降,如果不投降,你们也不必多费什么精力了,炮火洗地之后直接登岛吧,赶紧的把这一片海域扫荡了还有下一片。
就这么个嚣张的回答,倘若换了别的什么年景,要是再玩脱了,妥妥又是个两宋时武将在阵前一点自主权也没有,还得按着文官提前给的“锦囊妙计”来排兵布阵的黑点。
但这个时候徐承志选择无脑跟,就是一个我觉得我表妹说的对,即便我表妹说错了,我也能用强大的武力值让她没错的自信。
至于说这个消息给又在煎熬中过了十天的倭寇多大的冲击,那就不在徐承志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岛上都要疯了。
未知是最大的恐惧,中原的船队在岛外就那么摆着,黑洞洞的炮口都调整好了角度对着小岛,偏偏又什么都不做,最能让人抓狂。
时间拖得越久,投降的声音就越大。
因为粮食虽然暂时不用担心,但是每天都在减少,总有需要担心的一天,大魏的船上固然粮食也不可能无穷无尽,但大魏的船人家可以问中原要补给,你的补给又从哪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