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芷突然看向鸾宓:“你讨厌我吗?”
鸾宓倏地笑了,“当然不讨厌你。”
阮芷看了鸾宓几秒,也笑了。可是很快,她的笑容又顿住。
她把手臂上的衣袖轻轻揭开,露出一道道纵横交错的伤痕:“割手臂的时候,我才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知道这些,你会害怕我,讨厌我吗?”
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看待任何事物,常常会表现出单向思维。阮芷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非黑即白,也缺乏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
在她看来,其他人对她的态度除了喜欢,就只剩下讨厌。
母亲对婴幼儿的态度,涉及到婴幼儿的生死存亡问题。哪怕是最年幼的婴儿,都能够异常敏感地判断出母亲对自己的接纳程度。
阮芷在小的时候多次遭到妈妈的暴打,每一次被打的时候,对于一个幼小无助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死亡威胁。
当父母惩罚孩子,不是为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而是由于父母情绪失控,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时,就是一个孩子可能面临精神结构上的象征性“赐死”的时刻。
孩子在这个时候会惊恐地发现,平时疼爱自己的父母,在这一刻似乎变了一个人,他不仅把所有的爱都收回了,还会给予自己无法理解,也无法承受的惩罚。
这些惩罚通常偏向严苛,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很难理解与承受的。
在被惩罚的这一刻,这个孩子内心对自己产生了极大的否定。
因为在爸爸妈妈这面镜子里,他看到了一个不被接纳,不被喜爱,突然间失去所有价值的自己,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赐死”。
阮芷认为自己有两个妈妈,一个妈妈是爱她的,另外一个是魔鬼。
妈妈暴打阮芷的时候,给幼小的她带来的是一种被赐死的恐惧。
所以她自己对妈妈的感情也很纠结,又爱又恨。既渴望亲密,却又害怕亲密。
她爱妈妈,所以想要亲近妈妈。可亲密又意味着距离太近,她不得不随时提防着自己哪个方面做得不好,随时提防着被妈妈惩罚。
而阮芷的心智,也因为过大的生存危机而停留在了幼年时期,很难回到现在的时空中。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她根本没办法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对待自己的真实方式和他们互动。
同时,她也很容易发怒。
儿时受到创伤的时候只能够默默承受忍耐,成年之后具备了攻击力时,压抑的开关就已经再也控制不住了,像是突然被打开了一样,只剩下随时爆发的情绪。
鸾宓对上阮芷的眼睛,语气轻柔,“当然不会害怕,也不会讨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