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掌柜有人脉,请了好几位建房高手,又在沁安村里请了二三十个汉子,一起加急盖工厂。
一天二十个铜板、还管一顿饭,村里人可不就高兴坏了么,在家门口就能拿到这么高的工钱,这可是从来没有的好事。
故而被选中的人自然万分开心,而没选上的其他人也并不气馁,等工厂建好了,还要招人做工呢,故而沁安村的村民,都摩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场。
且有事儿没事儿,他们都会去建工厂的地方看看,时不时帮忙递块砖搬根木头,对卢掌柜也是格外的热情,均希望能混个眼熟,等到招工时能优先招用他们。
但也有些人家、因为春日游人踏青,做的小生意挣到了不少银子,便心高气傲的看不上、做工挣的这仨瓜两枣,
还觉得给别人做工,是要看别人脸色的,倒不如自己当老板来的快活。
而这赵大娘便是其中的一家,虽然那日她跟吴奶奶大闹了一场,她虽没得到什么好,但却从中吸取了精华。
而这精华便是、那些村民说的话,村民说她的面偷工减料,说她做的面不好吃。
赵大娘心想,原来是自己的小聪明被发现了,原来生意不好、只是因为不好吃,原来自己并没有比吴奶奶差什么。
得了这些批评建议后,赵大娘立马就改,回去就杀了两只老母鸡,加水熬煮出的鸡汤,都浓浓的泛着黄澄澄的油花,捞出的鸡肉,也被撕成大小均匀的鸡丝。
开水煮面、捞出、加入滚烫的鸡汤,撒上鸡丝,再烫些青菜,搭配自家腌的咸菜。
色香味看着也不错,毕竟赵大娘也做了几十年的饭了,真材实料煮出来的面,卖相味道看着真挺不错的。
而且前来踏青游玩的顾客,更迭交替的也快,一直都有新的顾客来,他们也并不知赵大娘摊位之前的所作所为,故而先前流逝的顾客,也在慢慢归拢,赵大娘的生意竟也一日好过一日。
因此赵大娘就有些飘了,觉得自己的手艺、那只因天上有、人间哪有两三个,甚至觉得在城里开个酒楼都不为过。
但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赵大娘就决定先进城摆摊个儿,去卖汤面馄饨,且城里的人比村里的游客还要多,那还不是大把大把的银子往口袋里装。
等她们以后挣到大钱了、何愁开不成大酒楼。
赵大娘就抱着这样的期待,兴冲冲的便拉着儿子儿媳妇去城里摆摊。
而她儿子本是想、去竟选建工厂的机会,赵大娘却不想儿子吃苦,偏要拉在一起,但赵老大哪会做饭,只能手忙脚乱的刷盘子,洗三个摔两个、在摊位前叮叮咣当,真是好不热闹。
赵大娘这人有一个好的优点,那便是听人劝,不然他也不会在听到村民的报怨后,就立马不偷工减料了。
但她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太过于自信!典型的给她三分颜色,她就想开染坊。
她那手艺在村里都只能排个中下,更别说在城里了。
城里的人是多,但竞争也多,没有了景区滤镜的加持,选择也多了、可想而知赵大娘的摊位,有多么门可罗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