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并不难找,这人原本就是临安人,还曾经在钱塘做过钱粮押司。虽然没有官身,可他自己也曾经办过数学私塾,只是战乱之后,隐于乡间罢了。
在古代数学家是一直不受朝廷待见的,这个被后世推崇为应用数学大师的杨辉自然也是如此。此刻的他已经五十多岁,年老体衰,吃饭都困难。恰巧朝廷推广算学,他便被人找来在钱塘县下的一处乡学里混口饭吃。
六月初七,杨辉正在教着孩童们自己所编的《日用算法》。(一本基础加减乘除作用于田称斗尺的计算着作,已经佚失。)
“你便是杨辉?”两个钱塘的衙役站在门外盯着杨辉。
杨辉心中一惊,他认得这是县里的衙役,心中一边想着自己犯了什么事,一边叉手应道:“正是在下。”
“寻到你了,跟我们走一趟。”两个衙役不由分说上前一把拉住杨辉就往外走。
杨辉腿都软了,连声问道:“两位军爷,我所犯何事,这是要带我去哪?”
“你有何事,我等不知。”衙役面无表情:“上官有令,差我俩来寻你,恁地让爷爷一阵好找。休要罗唣,速走。”
姜达又不知赵昰何意,一个没有功名的人,姜达自然也不放在心上。只是差遣了手下前去找人。这一层层转派下来,轮到钱塘知县这里再派遣下去,自然已经是不知道缘由了。
衙役自然是没有马匹的,从县里一路走到乡下,折腾了半天,心中自然有气,更不会有什么好言语相待。
等担惊受怕又被衙役一路喝骂的杨辉来到了钱塘县衙,总算是见到了从临安赶来的一个宦官。
这下杨辉更是害怕了,站在那里看着上首的宦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自己在乡间教书,如何又会沾上了皇城的宦官。
“呵呵,你便是杨辉?”受赵昰命令前来的宦官笑了笑。
“正是在下。”
“你莫慌,找你来是好事。”宦官指着一旁的椅子说道:“你且坐。”
“喏。”坐在椅子上的杨辉只觉得手足无措,怎么坐都感觉别扭。
“你且听好。我今日来此,是为官家通传一句话。”
“啊!”杨辉嘴巴张得老大,露出七八颗烂糟糟的黄牙。
这口烂牙让宦官觉得有些不适,目光转下屋外开口说道:“官家问你,愿不愿意来临安为朝廷效力。若是愿意,便在临安开一个数学院,由你担任院长。没有官阶,但一概俸禄等同正六品。”
“数学院?院长?”杨辉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政府机构,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便是研究数学算学之所在,乃我大宋最高算学机构,你若愿意,以后便等同正六品内职了。”宦官接着说道:“你若是不愿,也不强求。”
“愿意,愿意。”杨辉一脸狂喜,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