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经不住朱由检的催促,孙传庭还是决定出潼关,尽人事。但老实说,孙传庭对剿灭李自成是缺乏信心的。
他曾仰天长叹:“吾固知战未必捷,然侥幸有万一功。大丈夫岂能复对狱吏乎!”
这句话说尽了孙传庭心中的凄凉,他何尝不知大厦将倾。
但是孙传庭对于朱家皇族依然是忠心耿耿。他不同于左良玉,割据一方,有钱就打,没钱开溜。
如果朱由检真的要治孙传庭的罪,他大概率不会反抗,顺从帝意。
所以孙传庭才会说那句话,“大丈夫岂能复对狱吏乎”。
因为他已经被朱由检关在大牢几年了,不想被再次入狱为囚了。
而且,当时有两件事,让孙传庭觉得可以博一博,万一成功了呢。
一件是起义军之间的内斗。
崇祯时期的农民起义军虽然有近百支,但并不是一个统一整体。
一部分起义军被官兵所剿灭,比如大名鼎鼎的高迎祥部。
一部分起义军则投降朝廷,转身砍向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比较有名的有高杰部、白广恩部、王光恩部、惠登相部、刘国能部、李万庆部、马进忠部等等。
投降朝廷的起义军领袖中,官做到最大的起义军领袖当属高杰,封为兴平伯。
到了这个时候,剩下反抗朝廷的起义军主要有九支队伍。
分别是李自成部、张献忠部、罗汝才部、革左五营(贺一龙部、马守应部、贺锦部、刘希尧部、蔺养成部)、袁时中部。
当李自成南下湖广时,声势大盛,被推为“奉天倡义营文武大元帅”,各路起义军(张献忠除外)都听从李自成的号令,起义军的领导核心已经出现。
但很快,起义军内部的一场血光剑影就上演了。罗汝才、贺一龙、袁时中、蔺养成先后被李自成杀死。
起义军之间的内斗有大夏朝廷反间计的因素。
侯恂、高名衡、左良玉、陈永福等大夏重臣都曾花重金,在起义军队伍中培养奸细,行反间计。
但最重要的还是李自成个人的原因。
李自成的格局和胸怀比朱由检来说是高很多,但比皇太极来说还是差远了。
相煎太急!
昔日张绣反了曹操,发动了宛城奇袭,曹操最器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死于此役。但曹操有能容人的胸襟,最后还是招降了张绣,让他为己所用。
光武帝刘秀曾与铜马军大战于蒲阳,打败他们,并成功收编了铜马残部。但铜马众将领心有疑虑,并不真的臣服刘秀。
如果不能收服这些铜马降将,一旦有风吹草动,势必生乱。
刘秀用了两招便收揽了铜马众将的心。
第一招是以利安之,封降将为列侯,奖赏降兵财物,允许各将继续统率本部人马。
第二招是推心置腹,刘秀在不打招呼的前提下,带着几个随从,到铜马众将的大营中逐个安抚。这个举动惊呆了铜马众将。
事后,他们相互议论:“萧王如此推心置腹对待我们,怎能不以死相报?”这里的萧王正是刘秀。
刘秀收服铜马军的事也创造出推心置腹这个成语。
“萧王推赤心置人腹心,安得不投死!”
果然,刘秀后来以铜马军起家,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天下,实现了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也被称之铜马帝。
“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这在历史上已经上演过无数次。李自成再重演一次也能理解。
但是,鸟尽弓藏的前提是大事已定。
此时李自成面临的形势能算是大局已定吗?
不能,满地都是奔跑的飞禽走兽!猎犬和强弩还要继续用下去。
当时,大夏朝廷控制的地盘还是比起义军多,整体兵力也多于起义军,只不过没有多少大夏将领愿意为朱由检卖命而已。
同时,已经收服蒙古、朝鲜的皇太极还在虎视眈眈。四川的张献忠根本不服李自成。宽以待人,收揽人心的事还要继续做下去。
胸怀宽广是一个英明之主必备的素养。但此刻的李自成有点太早。
此时,屠杀起义军领袖时间上操之过急,手段上不堪入目。哎,李自成还是差点意思,心太急。
罗汝才等人被杀事件,在起义军中引起了很大震动。
比如,罗汝才死后,其部将杨承祖、王龙等人不服,立刻反了,率众向孙传庭投降。
张献忠惧怕李自成,率众向西川进军,建立大西割据政权,再也不肯配合李自成。
老回回马守应也离开李自成,把队伍带往南方。后来,马守应病死后,其部众全部归附了张献忠,离李自成而去。
更重要的是,罗汝才等人的死,给李自成集团其他将领心中,种下了一个毒牙。
罗汝才曾是你李自成并肩作战的伙伴。
今日无罪而杀他,他日焉能不杀我?
此外,让孙传庭觉得可以博一博的另一件事是丘之陶送来的密信。
丘之陶是李自成手下的将领之一,此时正在领兵据守襄阳重镇。
丘之陶在密信中告诉孙传庭四件事。
第一,他不满李自成,准备归降大夏朝廷。
第二,李自成很信任他,要不然也不会让他守襄阳重镇。
第三,襄阳是重要的后勤基地,是李自成不能丢的战略要地。
第四,如果孙传庭和李自成决战,请左良玉北上攻之;就算左良玉不出兵,丘之陶也会捏造假军情,急报襄阳告急,让李自成回兵援救。
到时,丘之陶会领襄阳守军伏击李自成援军,和孙传庭内应外合,共杀李自成。
就在这种情况下,孙传庭觉得和李自成决战的时机到了。
于是,孙传庭在誓师后,领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部,约十万兵力东出潼关。同时令马爌、秦翼明、陈永福、左良玉四路总兵共同夹攻李自成。
一场决战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