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虾仁美味又低脂,芦笋鲜嫩爽口,虾仁Q弹又美味。
在伊婉儿记忆里,在古代春天是一年里吃芦笋的最好时节。
自古以来,竹子被当作高雅、刚直、有气节的象征。
不仅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他的影子,在衣食住行中,更是随处可见。
成熟的竹子可以制作竹筏,斗笠或者我们常用的筷子。
而竹的幼芽——笋,通常被人们加工后端上餐桌,成为清脆爽口的美食。
南宋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后,更是对其滋味念念不忘。
而我国吃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
我国吃笋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在商朝,竹笋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
《诗经·大雅·韩奕》中提到“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就是讲显父用香喷喷的嫩笋嫩蒲为韩侯饯行。
战国时期《尔雅》记载:“笋,竹萌也,可以为菜肴。”也肯定了竹笋的食用价值。
西汉时期,枚乘在《七发》中列出他认为最好吃的九道菜,其中之一就是“雏牛之腴,菜以笋、蒲”。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牍上,也记载着一款“鹿肉鲍鱼笋白羹”菜肴,将鹿肉、鲍鱼和笋炖在一起,做成汤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们食用竹笋越来越普遍。
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也有《哭竹生笋》的故事。
孟宗的母亲生病想吃嫩笋,寒冬无笋,孟宗扶竹而哭,哭声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的故事。
可见笋不仅口感好,还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到了唐代,诗人齐己写的“层层离锦箨,节节露琅。”道出了吃竹笋的方法。
而白居易更是在诗中毫不吝啬对竹笋的赞美,将春笋和米饭一同煮了,发现竟然是出乎意料的美味。
如果每天这么吃的话,再过段时间就不会再想念肉的味道了。
宋代的时候,黄庭坚还写出《食笋十韵》:“洛下斑竹笋,花时压鲑菜”,夸赞竹笋味道鲜美,丝毫不输鲑鱼的滋味。
明末清初着名的文学家、戏剧家兼美食家李渔更是喜爱吃笋,并且称其是“至鲜至美之物,蔬食中第一品”。
“凡食物中不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
也描述了笋在食物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到了今天,人们对笋的吃法也变得更有讲究,鲜笋最好挖了当天吃。
洗净泥土,用白水煮熟后加腊肉蒸七八分钟,咸与鲜互相中和,最大程度上感受到其鲜美清爽的滋味。
在乡间的宴席上,笋干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开胃菜。
用鲜嫩的竹笋,切成薄片,水煮熟,摊开晒到半干时。
又去蒸,再晒,再蒸,三四次后,笋干变成了深灰色。
七成干时,用甘草粉,辣椒粉,紫苏,稍微放点盐腌制,密封到罐子里。
家中来了客人,倒上杯热茶,配上佐茶小吃笋干子,这种稀奇的味道,在街上是买不到的。
笋的做法也很多,油焖,清炒,凉拌,煨汤,皆成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