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廖老大夫拍了板:“就按这个药方抓药。”
他抬头去看站在他面前的老妇人,郑重地说:“我徒弟的这个考虑是正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人的体格越大,需要的东西就越多,比如吃的饭菜,喝的水,穿的衣服和鞋袜。”
“如果按照一般孩子的剂量,进去体格大的孩子体内,流入比常人大一些的五脏六腑,平摊下来,药量就不足了。”
“与之相反,若是一个孩子比一般孩子体格要小很多,他的五脏六腑也会比一般人的五脏六腑要小,如果用一般孩子的剂量,平摊下来,也就超量了。”
廖老大夫说得通俗易懂,再加上他这么多年的医术与声望,立马就得到了在座众人的认同。
廖当归的脸由绯红变成通红。
这么浅显的道理,可是他竟然从未想到。
此时此刻,他不仅佩服小师姑的天赋异禀,他还无比比佩服祖父的眼光。
老妇人虽然也觉得廖老大夫说得有道理,但是她还是担心,再次询问廖老大夫。
“廖老大夫,真的不会有问题?三天真的能好吗?”
廖老大夫提笔在许月季开的药方下面写下自己的大名。
“这药方是我定的,有什么问题,您只管找回春堂,找我廖某人,我们定会负责到底。”
“先喝三副药,不出意料,三副药定会有明显效果,若是效果不好,到时我们免费复诊,直到您孙子痊愈为止。”
本来还有些担忧的老妇人听了廖老大夫的保证,又有旁人在一旁的附和,老妇人拿些药方,抓了三副药,离开了回春堂。
三天后,老妇人再次踏进了回春堂,她的手里牵着她的大孙子。
她说,以往孩子受了风,少说也要吃二三十天的苦汤药,这次真的就像廖老大夫说的,喝了三天真的不发热,不流鼻涕,不头疼,只是还有一些咳嗽。
许月季给孩子复诊,还是之前的药方做了加减,剂量也做了加减。
廖老大夫看过后,没有再填写,又在纸张的左下角写下自己的大名。
“不要再吹风受凉,再吃三副药,就不用来复诊了。”
老妇人这次没有丝毫的怀疑,感恩戴德地提着三副药走了。
在此后的日子里,廖大夫和廖当归也学会了在开药方时,特别留意患者的体重问题。
而许月季和廖老大夫的那番话,经过当时在场人员的夸张宣传,大塘镇的其他三个医馆也偷偷地琢磨这种根据体重定剂量的方法。
许月季再次成为大塘镇街头巷尾的讨论对象。
只是,这次讨论的不是她被赶出师门,也不是她自立门户,而是她在医术上的天赋。
因为她,大塘镇的一批姑娘可焦虑了。
许月季成了许多做阿爹阿娘的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开始在饭桌上,冲着自家姑娘说上那么几句。
“你看看你,就知道吃!”
“你怎么就那么死脑筋?怎么没人家那伶俐的脑子呢?”
“只知道死干活,干一年也没人家有用。”
许月季在大塘镇姑娘家心里,真是又爱又恨。
* * *
腊月初九的黄昏,明日又是许月季的休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