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还在疑惑中时,一旁的韩非开口:“牧丞兄,你知道我为何不敢苟同你的观点吗?”
白牧丞扬扬头示意继续说下去。
“百姓的地位如果被捧得太高,还会有人愿意种地吗?如此一来,岂不是影响了国家发展的大局?”
韩非的提问让白牧丞想起了一个人——商鞅。
国家要想生存,就要有粮食,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要想生产粮食,就只能发展农业。
农业实际上时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真正将农业问题作为国家层面的第一问题,并明确提出将之加入国家政治议程的人,商鞅当属第一。
很早之前,商鞅便提出过和韩非一样的观点,并采取了一个影响力至今还存在的方法。
第一,利用百姓好利避恶的本性。
当时平民百姓想要加入秦国官吏队伍的途径有三条,粮功就是其中之一。
以粮功的奖赏升爵赏?,既能得到足够的生活资料,也能得到荣誉,极大刺激了百姓务农的积极性。
然而商鞅始终还是轻视了商业的发展,明显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渔业,牧业等在当时都是被禁止的。
从而保证了足够量的劳动力流向农业。
一系列法令颁布施行之后,秦国经济虽然有所提升,可越到后期便越是乏力。
最大的弊病就在于此。
另外,现如今的土地使用权依旧是掌控在地主阶级手中。
因为秦国还是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由此也导致了豪强对土地的兼并太过严重,务农百姓惨遭荼毒。
不过,为了保证经济的来源,仍然要交土地税。
按理说,土地税交给谁,土地最终的所有权就归于谁,可国家层面终究是难以调控。
韩非的疑惑也并非没有道理。
因为白牧丞提出兼并土地的同时还要建造学宫,并让其授予百姓教育。
即便能排除上层在其中的阻碍,发展到后期时,生产力难免会匮乏。
有读书作为为官的途径之一,试问是还不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官进爵呢?
大量年轻的劳动力流入学宫,生产力还怎么保证?
白牧丞不急不慢开口:“九公子先听我说完。”
“为保证经济来源,将土地税掌控在手中,不失是一件好事。”
“可惜,中间始终有地主豪强插手。”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上层往下层拨的东西,会越流越少,到百姓身上之时,已经是所剩无几。”
“而从下层往上层收的东西,有中间一层作为阻碍,上层收到的,会多吗?仰仗于人口基数罢了。”
“因此,土地的兼并必须拔除其间阻碍,由国家层面直接管控,收纳赋税时,直接归于国库所有。”
“之后把土地长期租借给农民,当下救不用担心没人种田了。”
“至于九公子疑惑的东西,完全可以在学宫上下手,若是人人皆能为官,那还了得,所以必须增加难度,说白了,也就是将一部分人削下去,不是经商,就是种田。”
“无论如何,好处终究是归于国家。”
“农业,经商,是国家税收最主要的来源。”
一席话下来,如何解决,方案已经初具雏形。
嬴政心中再次出现动摇。
白牧丞所言很在理,楚国大力发展商业,并取得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