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源听她语气,估摸着母亲也是同样的心理,找到表妹说不定是为了将她藏的更严密,心满意足出去用饭。
宋大姑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口,这才回转身关了房门,叫来贴身嬷嬷双喜,“你坐下来歇歇,那些茶壶茶碗先放在一边,不用理会。”
“大娘子,是有什么事吩咐婢子去做哩?”
双喜随手把用过的茶碗归置在盘子里,拉了一把木凳坐下,她自幼跟在宋大姑身边伺候,后来又嫁给绣庄掌柜的儿子,一家子靠着宋大姑吃饭。
宋大姑心中不知怎么,只觉难受,二十年前被迫出嫁的一幕仿佛就在眼前,昔日的苦楚犹绕在心头,如今这苦轮到她的侄女去受了。
二十年前宋家还是东安侯府的庶支,好歹有点小名气,宋祖父尚且会贪图彩礼嫁女。
不过,郑姑父虽是身子骨不好,到底是年纪轻轻,还有半条命在的。如今的宋祖父简直不要脸,竟然给孙女寻了个爷爷辈的女婿!现在六十岁的孙女婿入了土,还硬推孙女去给人家守寡。
“你收拾两套被褥卷好,再找几件我年轻时候的颜色衣裳包起来。家里有多余的茶碗饭碗,水盆澡桶什么的,都拣一套出来。”
双喜嬷嬷忖度她的用意,竟是要等着宋姝来用,心里一惊,劝道:“论理这些话不该婢子多嘴,只是... ...事关重大,老太爷必是不肯轻易放手的,您这样做... ...”
宋祖父人穷脾气大,在家里就是一言堂,极喜欢给妻妾子女立规矩,若是知道宋大姑阳奉阴违,准得跑过来砸了她的门户。
宋大姑伤怀道:“我是出嫁女,本不该多管娘家事。但是我受大哥大嫂恩惠颇多,若不是大嫂悉心教我刺绣功夫,暗地里接济我银钱,我一个年轻寡妇怎么能支撑起这个家?姝儿是大嫂的独生女,若是我将手揣在袖筒里,她泉下有知定会怪我。”
双喜嬷嬷沉默,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宋大姑念起嫂嫂恩情帮助侄女,也无可指摘。
“大娘子说的什么话?虽然有咱家大夫人帮忙,也是您聪明能干才能支撑家业,其间不知付出多少艰辛。”
宋大姑擦擦眼泪,“我是将心比心,由她想到己身。两日寻不见,不知道这丫头跑到哪里去了?大哥是呆头鹅,女儿生的那副好模样,怎肯让她独身跑出来?若是在别处躲着也就罢了,就怕遇到坏人落入不堪之处。”
双喜嬷嬷摇摇头,如今世道女子本就活的艰难,且不说宋祖父这样爱财的人,就算父母慈善,有心想给女儿找个好归宿,有时候也会上当。
媒婆们大多都是六国卖骆驼的,为了得几文谢媒钱,嘴上就没一句实话,真假虚实由着她乱说。家里若是不知根底、不细打听,一个不慎就有可能被人哄了去,好好的女儿落入火坑。
“大娘子您别着急,如今四下太平,且这条路姝姑娘走了多次,想必不会出错。婢子估摸着,她从小是个机灵鬼儿,定是猜到老太爷会来咱家寻人,悄悄躲起来了。”
宋大姑拿手绢擦擦眼泪,一琢磨就又笑了,“我爹那个糊涂虫,只当姝儿是个锯了嘴的葫芦,不言不语好拿捏呢。看看,看看现在,他前后夹脚,人财两失,真是活该!我心里好生痛快!”
双喜嬷嬷接过她的手绢,拿到水盆里涮了涮晾上,笑道:“您现在有钱有铺,两个儿子孝顺,又不用伺候公婆男人,简直是神仙的日子,怎么会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