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伦在黑板上画了3个浮漂的类型,一个是细长身的,一个是中长身浮漂,还有一个是短枣核形浮漂。
“这就是比较常用的几个漂型。”稚子伦依次在黑板上写上名称。
“先说细长身的。细长身浮漂因为细长,所以入水阻力小,到底快,又因为重心低,所以翻身也快,适合快速到底钓底层鱼。”
“但它有个缺点,那就是侧剖面的面积太大,在走水的情况下阻力就大,所以不适合在野外走水的情况下作钓。”
有人举手提问:“那在野外走水情况下,是不是用短身的要好些?”
稚子伦点了点头,指着短枣核形浮漂道:“漂身短,横向的水阻面积小,在走水或是有风浪的情况下就更好些。”
“枣核形浮漂可以说是与细长身浮漂是两个极端。枣核漂漂身短粗,下沉的慢,那么行程时间就长,再配合长尾,这样就是‘钓行程’的搭配。”
“中长身的就好理解了,就是各方面性能都介于这二者之间。”
众人恍然大悟。
这时又有人提问:“那为什么细长和中长的都有个肩膀,不是像枣核形那样上下对称呢?”
稚子伦解释道:“最粗的那一圈‘肩膀’叫漂肩,漂肩往上收拢的这一部分叫漂颈。漂颈越平,上浮时阻力越大,就会放缓轻微上浮的鱼口,下顿口便更显有力。”
说到漂相,对于老手来说可以理解,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对新手来说就有些理解困难了。
一时间,议论声不断。
“那如何选择浮漂大小呢?”又一个新人提问。
“这个问题问的好。”稚子伦首先给予肯定回答,随后解释:“选择浮漂大小首先当明白,浮漂大小直接决定着吃铅量的大小。”
“吃铅量小,稍微有些风便很难抛远,所以选浮漂大小首先得考虑是否好抛,能否抛到位。”
“还有就是吃铅小,钩饵到底的速度就慢,更利于钓行程。吃铅大,钩饵到底的速度就快,在野钓中就能避开上层小鱼追逐。”
“最后,从浮漂灵敏度考虑。大漂肯定是不如小漂灵敏的。钓小鱼用灵敏的小漂,钓大鱼自然用大漂,还能起到过滤小鱼动作的作用。”
……
稚子伦的讲解事无巨细,让萧杰、王春阳等老社员都是受益匪浅。
到了人工湖准备训练时,便是方元来主持了。
王小鱼有讲过开饵的手法,饵料的搭配,这些都不需要再赘述,方元讲解的主要还是控鱼的技巧。
“控鱼就是利用竿线将鱼的精力在水中消耗,把他拉到近岸的过程。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就在于同样粗细的线组,你拿不上来,但他可以。”
方元拿着一根钓竿,身后则是围满了人。
他抛竿入水,没一会儿便中了一尾鱼,约莫在一斤左右的小鲤鱼,但他并没有急着往回拉,而是选择了继续讲解。
“在线组足够的情况下,小鱼当然是原地起飞的好,但像这种稍微大些的,用软竿细线就未必飞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