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箕城。
箕城的夏季夜晚,盛况空前。
议和至今,因东羌的减税之策,两国商贸愈加频繁,来箕城做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
北方四国最终再次成了东羌的朝贡国,东羌还允许他们穿过境内到大楚做买卖。
如此一来,箕城作为边境城邑,汇聚了不少北国之人。
街上随处可听到这些北方商人说着满口别嘴的大楚话。
箕城知府沈晏之为了管好这些人,特地圈出一块地方建坊,供他们定居做买卖。
因端午节的原因,从傍晚开始,街上便聚满了人,纷纷攘攘,随处可见攒动的人头。
沈晏之怕出乱子,特地加派了十几队官差不停巡街。
长惜酒楼作为箕城最好的酒楼之一,更是宾客盈门。
说书先生依旧讲着大家最爱听的靖海侯挑拨晋王和七大世家之事。
当时令江水患,眼见着百姓流离失所,晋王却狼子野心,想要趁机谋反,圣上忧心难免。
靖海侯为了早点让江南恢复太平,三天不进水米,饿得面色蜡黄,佯装难民,孤身潜入了晋王封地。
他自称是落榜秀才,怀才不遇,对朝廷各种愤懑,说服了反贼的小头目收留他帮忙登记各种文书。
那日,晋王去下面视察,遇到了正在登记名册的靖海侯。
见他谈吐不凡,机深智远,找人调查他的身份后,确认无误,便收他在身边当谋士。
靖海侯兢兢业业为晋王出谋划策,让晋王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多招揽了五万暴民。
晋王顿时喜出望外,对靖海侯更是信任有加。
于是,靖海侯趁机告诉他,当初圣上也是靠着世家坐稳皇位的,但是上位后,反手就想铲除这些世家。
晋王现在的处境和当年的圣上一模一样,七大世家早已不是当年,会不会为了防此情况发生,现在就留了后手?
便是这么一句话,让晋王心里扎了刺。
这时,靖海侯又道,不如给七大世家每家各自许一个皇后之位。
让他们都以为自己是那个唯一被选中皇后的世家,相互保密防备。
只要他们散了心,不再联合一起,哪怕留了后手,也不足为患。
说书先生讲到这里,故意停了下来。
尽管很多食客已经听了无数遍,依旧屏气凝神,瞪眼看着说书先生,等着下文。
说书先生不急不躁,啜了茶水,润了润嗓子又继续道:
“晋王觉得此计甚妙,开始给世家族长一一写信,各自对他们承诺,只要他登上九五之尊,保证立对方之女为皇后。”
“晋王的暗卫准备给各家送信时,靖海侯用计调换了这些信,最终,周家的信给了童家,王家的信给了赵家。”
人群里爆出一阵吸气声。
“七大世家拿到的信全是错的,他们当即就明白了晋王的心思,面上虽然没和晋王翻脸,对他的支持却大大减少了。”
“这还没结束。”
“靖海侯这时又给世家庶子们写信,皇上已经知道七大世家的族长和嫡子的谋反之事,谋反是大罪,按理当诛九族。”
“但他们若是能帮助把嫡子和族长都杀了,那就是平反有功,可免去同罪,而且按照广恩令规定,这些人死了,他们现在就能继承封地。”
“这些庶子们当时就动了心思。”
“只因族长和嫡子们谋反成功,他们什么都继承不到了,谋反不成功,他们还要跟着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一拼。”
“就这样,靖海侯没费一兵一卒,靠着挑拨离间,让这群人相互猜忌怀疑,相互伤害。”
“最终世家的庶子和嫡子互杀。”
“晋王失去所有支援,还要咬牙养活投靠自己的流民,眼见着粮草逐日见底,靖海侯联合椒州老太守,里应外合,突袭了他存放武器的地方。”
“当时大楚边疆正值战乱,援兵不够。”
“靖海侯觉得晋王失去武器和世家支持已不成气候,便从江南临时选调了几万兵马,带着缴来的火铳和火药连夜奔赴边疆,在东羌破城之际,救下了箕城。”
“太子和定国公带着兵马到江南后,定国公负责治水,太子负责镇压和处理难民,两人联手,终于彻底解决了江南之乱。”
“如今七大世家之人死的死,问罪的问罪,现在空有世家的名头,早已不成气候。”
厅堂发出阵阵擂鼓般的喝彩声。
听客们听得意犹未尽,开始相互议论起靖海侯。
“靖海侯凭借一己之力,在大楚危难之时力挽狂澜,当时皇上要提拔他为御史中丞,官居二品,他居然拒绝了,坚持留在箕城,实在可惜。”
“听闻他爱慕长惜酒楼的女掌柜,想追求对方,这才留下的。”
“这酒楼里的掌柜原是柳四娘,她嫁到江南后,据说是个姓苏的姑娘接管这里,不过她从不露面,不知是什么来头?”
“我猜必然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否则不会把靖海侯迷得七荤八素,连官位都不要了?”
“哎,还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靖海侯这身份地位,便是求娶个公主郡主也不成问题,他怎么就迷恋上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酒楼女东家?”
“他胞弟沈从蓝也是如此,当时因为给箕城送粮有功,皇上问他要什么赏赐,他恳请皇上下旨,允许他的妾室正式扶成正妻。”
“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