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人在国子监多久了?”
“莫约十年了吧?”书童道,“小的跟山长都四五年了。”
明珠点点头,看向潘子钰,“那天听谢公子说,他对《易经》颇有研究……那他所上的易经课,是不是林大人所授?”
这时,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可是小乡君来了?”
门外,走来一名青衫广袖、面白长须的清雅男子。
“山长!”书童和潘子钰齐齐开口。
明珠看着林山长,见他气质清雅,广袖飘飘,带着文人的儒雅,同时又有几分闲云野鹤的洒脱
跟想象中,刻板严谨的山长形象差了个十万八千里。
明珠打量山长的同时,林山长也在打量着明珠。
“你便是羲和乡君?”
“看着不像吗?”明珠反问。
“不像。”山长一本正经,“老夫以为你有三头六臂。”
“三头六臂那是妖怪,本乡君娘生爹养,可没有妖怪亲戚。”
“哈哈……”林山长爽朗的笑了起来,“小乡君说话挺有意思的。”
明珠笑笑,然后示意路女官拿出上门礼。
东西不多,一盒青微绿面做的糕点,一扎青微粉条,一罐卢竹花,一罐荷叶丝,一坛万牲草药酒,一株旱莲。
“小乡君,你那儿还有旱莲?”潘子钰看竹筒中的旱莲,一脸惊讶。
“我家种了几十亩,只不过路途遥远,没带那么多。”
林山长也看到旱莲了,亭亭玉立,跟水莲没什么区别,只是种栽在土里。
“小乡君当初是怎么想起要培育旱莲的?”林山长好奇。
“林大人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可以先听假话。”
“山长就是山长。”明珠笑了,“真话就是,家里太穷了,挖不起荷塘,至于假话,林大人自己脑补吧,本乡君还小呢,说假话多影响形象呀!”
“哈哈……”明珠的话,惹得林山长哈哈大笑,“老夫可想不出来!”
潘子钰见两人相谈甚欢的模样,不得不佩服。
羲和乡君就是羲和乡君,不论对方是陛下还是山长,她都能相谈甚欢。
“无事不登三宝殿,小乡君来国子监,不止是来旁听的吧?”
“既然林大人提起,那我便直言了。”明珠正色道,“凌江一带,文风不盛,读书科举之人不多,羲和城的百姓,送子读书不过是为了进城学门手艺。
风气之下,造成这样的因素,来自很多方方面面。
一是家里穷读不起,二是周边人的眼界影响,三是风气,四是缺乏书籍等多个方面。
我想请教的是,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杀出一条路子来。”
林山长摸着胡子,“仓禀实而知礼节,老百姓吃饱了,自然会想到其他的,凌江一带,文风不盛,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太穷了。”
吃都吃不饱,哪有心思想别的。
“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与个人的认知也有关系。”明珠举例,“潘公子的条件很不错了吧,可他就是不想努力。”
潘子钰“……”
你们讨论就讨论,为什么提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