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走后,俩人除了吃饭,几乎练了一天重心转换。
第二天,老头又深入教他俩重心转换:“今天我们习练重心转换的呼吸,就是要利用呼吸之气调息,把心力调出来。重心转换就是外三合的初级形式。外三合为什么能把心力调出来呢?这心力的息,以及心肾交合的胎息,都是人体在先天状态时就具有的,虽然人体长成熟后,学会了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而掩盖了息和胎息,但是息和胎息是一直存在于我们体内的经络之中并且在经络中川流不息地运行的,只是我们身体感觉不到罢了。这经络是联络周身各部位的能量通道,经络能够通行血脉、沟通表里、联络周身。其中沟通联络五脏六腑的经络叫阴脉,沟通联络四肢百骸的经络叫阳脉,阴脉阴脉是相互连接的。外三合之所以能够调息,是因为外三合能够从内外的阴脉阳脉同时息调,这就比习练丹道时只控制呼吸而没有外部的能量蓄发来得快。在内里,通过含胸呼吸,利用吸入肺部的空气驱动肺经,肺经动则心经动,心经动则五脏六腑皆动,这就打通了阴脉;在外部,由于外三合是生成能量蓄发的,在肌肉不紧张收缩的状态下生成的周身三节折叠拧裹的能量,不能像肌肉紧张收缩发力那样通过肌肉传导能量,就只能在经络中传导,在经络中运行,这实际上就是在打通阳脉。所以,习练外三合就能够在内外同时打通阴脉阳脉,其效果就特别明显,特别快。悟性高的人,三个月就能够调出息而感知到心力。一般人半年左右也能够调出息。
内家拳只有调出息,心力才能够在经络中运行从而拉动周身三节生成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才能够使得周身一体,才能够发出内家拳的整劲。内家拳如果调不出息,那么就只能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打拳,是练不出来内家功夫的。
昨天教你俩重心转换,能看出你们俩是苦练了,今天做的重心转换就比昨天强多了。今天我们在重心转换中加入呼吸,在加入呼吸的同时,身体要配合呼吸作出腰腹折叠。这时,就要开始练意,意在三节。意不是让你用意念去想,而是让周身三节去感知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
调息,就是用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生成的在阳脉中运行的下行能量配合内里的呼吸引带出在阴脉中的心力。
由于此时你俩还没有心力,所以只能还得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打外三合,只是尽量少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
从头部开始,要用意(意在百会)向下压缩玉枕,玉枕再向下压缩每块脊柱的骨节,一直压缩到尾闾;在身体前部,玉枕同时压缩左右肩井,肩井压缩胸前乳根,这时就形成了含胸,含胸会使后背外凸如虎背,从而在脊柱生成三节折叠拧裹的反弓。
开始重心转换时,一腿卸力,体重转换到承重腿上,同时开始吸气,两肺抱心,意在心,心要向后贴上命门,让心力从脊柱下行。
这就是内家拳与丹道之术不一样的地方,丹道之术不求巨大的能量蓄发,所以心力从任脉下行。内家拳是要追求巨大的能量蓄发的,任脉中没有骨骼支撑,无法形成巨大的能量蓄发,所以心力也要从督脉沿着脊柱下行。
心力后贴命门下行,压缩尾闾,使得整个脊柱形成反弓。尾闾被压缩后心力自然运行到会阴,从会阴继续向前翻向丹田,再从丹田向后抱住两肾,从两肾继续下行到脚。以上这个过程就是河车运行,河车运行让心力在命门、尾闾、会阴、丹田、两肾绕了一个圈,形成河车气圈。这个气圈将周身上下连成一体,将两腿连成一体,是阴阳转换的枢纽。将来腿部的动作均要靠河车运行。
在身体后部,河车运行上拉脊柱使得脊柱成弓;在前部,河车运行在命门、尾闾、会阴、丹田、两肾绕个圈,使得腰腹折叠起来,丹田上顶、两乳根向下压缩,就把中脘折叠起来。前折叠后成弓,形成虎背熊腰。在折叠中脘压缩胸腔的同时,周身三节在中轴线上还有旋转,使得腰腹和胸腔产生顺着骨骼中轴的左右相挫,形成龙身。
以上由呼吸生成的腰腹折叠,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心力转换成为腰腹折叠而蓄积出来的能量,这个能量就被称之为精。腰腹折叠形成了内家拳的虎背熊腰龙身。腰腹折叠是周身三节所形成的最大的折叠拧裹压缩旋转,将来腰腹折叠要向上下扩张,使得周身三节都生成折叠拧裹压缩旋转,向上形成虎豹头鹰捉手,向下形成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