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又教了他俩几遍太极拳,然后对他俩说:“最后,我再教你俩内家拳的推手和踢腿。
为什么内家拳需要练推手呢?因为内家拳这种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方式不是人体正常的能量蓄发方式,所以就需要在习练过程中不断地验证练得对不对,以及通过推手来找到这种能量蓄发所生成的劲力的具体运用方法。
推手一定要在外三合习练熟练后再练,最好等到习练出来心力后再练,否则推手使就会不由自主地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而破坏调息。
刚开始推手时也不要求力,而是求周身三节折叠拧裹。推手时两个人相对站立,双手互相搭到对方胳膊上,然后双方共同开始向同一个方向做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并且在两腿之间虚实转换。双方不要求力,只求把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压缩旋转做好,此为用意不用力。当双方都向同一个方向做折叠拧裹时,一方随身体折叠拧裹前伸的手臂在发刚劲的力,此时对方受力一侧的胳膊则随着身体的折叠拧裹而生成回缩的柔劲,即双方的劲力是随着周身三节折叠拧裹而一吞一吐对方劲力,双方的劲力都是左右刚柔相济的,一方发出刚劲打击对方,对方则发出柔劲吞入对方劲力。
虽然推手时双方都不求力,只求周身三节折叠拧裹之意,但实际上双方都会感觉到对方以周身三节折叠拧裹而发出的劲力。如果双方都将周身三节折叠拧裹之意练熟练了,这种劲力就会非常强大。
这就是李洛能形意拳论中所说的: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
虽然此时双方还没有练出心力,只有外部的外三合的周身三节折叠拧裹,但是‘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就是说打出外三合则自然增加力气。此为用意不用力的真谛,即外三合的目的就是以周身整体进行能量蓄发,所以外三合的动作模式自然就会生成巨大的劲力。
但是如果你一旦求力,那么在没有习练出内里的心力的情况下,求力就势必要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而肌肉紧张收缩发力就破坏了外三合的动作模式,就不能用周身整体进行能量蓄发了。
来,你俩试验一下推手。”
老头帮他俩摆正姿势,双方的手都搭在对方的手臂上,然后开始以周身三节折叠拧裹进行能量蓄发。由于俩人已经练了一段时间周身三节折叠拧裹,所以就很容易做出来,并且相互感知到了对方的劲力。这劲力明显与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不同,劲力是连续的,在周身三节折叠拧裹的整个期间内一直存在着劲力,而不像肌肉紧张收缩发力那样劲力一下子发出去就没有了,如果想连续发力就会周身僵硬。
老头说:“通过这样的推手,不但能够验证自己周身三节折叠拧裹练得对不对,还能够练劲力的吞吐,身体对劲力的感知和吞化,对内家拳劲力的运用,对外三合的能量蓄发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等到将来你俩练出心力,六脉溶下二气,练出经络中的那根能量筋,实现了易筋换力,就会发出更加巨大的劲力,你俩就会开始对抗。迟早有一天,你俩会在推手时不知不觉地将对手摔出几米,摔出去的不知道自己怎么摔的,发力的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发的劲力把对手摔出去的,这就叫拳打两不知,这就是内家拳劲力的效果。
并且这练内家拳就是在不断的奇迹出现的过程中引导你俩练出功夫的,比如说有一天你俩会突然感觉到身体沉入地面以下了,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脚踝会压缩旋转了,这时别人不管用多大的劲力都无法打倒你俩了,因为你俩的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已经练到根节了,能够吞化所有劲力了;有一天你俩会突然感觉到身体里面出现了一根筋,这根筋就像绞索一样拉动身体运动,好似能够发出无穷之力;比如说有一天你俩会突然感觉到这劲力能够蓄发自如了,伸手就能发出劲力,这就是你俩已经周身一体、蓄发合一了;比如说有一天你俩会突然感觉到这内家劲力会运用自如了,你俩就想打人了,谁也不怕了,就想打人,这就是练出打意了。凡此种种的突然感知,都是建立在长期苦练的基础之上的,只不过这功夫总是体现在某一天的某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