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妆,宜音对着菱花镜左看右看,怎么都觉得有些不对,但碍于李承晔还在一旁眼巴巴便等着夸赞,不好打击他,宜音只好说:“好看的,九郎的手艺,真是……”话没说完,半晌都没想出一个合适的词来。
“夸不出来,就别硬夸。”
李承晔捧着她的脸,端详了半晌,随后自己倒是先笑了。他一笑,宜音再也绷不住,两个人笑作一团,宜音歪在他怀中,连胭脂都蹭在了他的衣衫上。
两人混闹了一阵子,于安在外面催促:“殿下,小厅摆上午饭了。”
李承晔朝外应了一声,随后道:“走,带我的明珠儿用饭去。”
宜音双手一伸,娇娇地说了句:“九郎抱。”
“抱。”
李承晔捞起人,就往小厅走。
于安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虽然知道殿下与娘娘两情相好,但是离了府上,还真是好到没边了,说形影不离都有些形容不尽。这若是过段时间,殿下往南面去,两个人可怎么办呢?一想到此,他突然心惊又惆怅——看殿下这样子,应当是还没有告诉娘娘吧。
这算什么?别离前的纵欢吗?
宜音果真对于李承晔的计划毫不知情,她的心神被朝中一摊子事情分的太散了,骤然来到这个地方,松懈下来,什么都不想做了,什么都不想费神了。
江南局势稳了下来,朝廷派出去的巡抚就要回长安了,那边的军队也要动起来了,李承晔怕那边的匪患借此又死灰复燃,但是朝廷眼下派不出将领,如果他不亲自出马,那就只能是杨三郎了。
杨三定然是不行的,自从剿匪开始,世家在暗处的操作就没有停止过,再让杨三领兵前往江南,好不容易平衡的局势又要被打破,世家抓住这个机会,哪怕是将矛盾翻到明面上,必然会将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江南局势搞混。
离别就在眼前,宜音还对他的计划一无所知,她今日对饭桌上的一盅玉笋老鸭汤很感兴趣,得知炖汤的这一道鸭子是老仆养在后面山上的,便想要亲自去瞧一瞧。
“九郎带我去?”
她想去瞧,便饭也不吃了。
李承晔哄着道:“好孩子,再用一些,好歹将碗中的汤喝了,不然一会儿走不动路的。”
好孩子这个时候一点道理都不讲,她说:“不怕的,九郎可以抱我去。”
李承晔板着脸拒绝:“不,九郎没力气,九郎不抱,想去就得自己走。”
“有,九郎最有力气了,”宜音眉眼弯弯,憋着坏笑,“我知道的。”
一句很寻常的奉承话,被她拉长尾音,说的缠绵悱恻的,让人实在狠不下心拒绝。李承晔早就心软了,但是她吃的实在太少了,他放心不下,遂只好又是一阵连哄带劝,最后还是箍在怀中,亲手喂她喝完了汤才罢。
……
皇帝派了陈时往寿康宫跑了两趟,只得到一句:“娘娘身体不虞,这几日起不来。”
陈时回来禀的时候,皇帝负手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几只鸽子出神,半晌都没有说话。
陈时又忖着说了句:“陛下,中秋宴上费了些精神,太后娘娘本就身子不好……”
“她出宫去了,”皇帝平静说了句:“她心里不痛快,大约,再也不想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