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
燕王眼前再次发黑。
扶着他的侍从有些担忧,“王爷。”
燕王没理会他,想问工部尚书,才想起他刚才好像有禀,工部尚书被砸了。
他扶住了书案,脸上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
他换了个人问:“工部侍郎呢?他在哪?”
“常侍郎他,也被砸得昏迷不醒。”
其实,他还听过一个说法,没来得及去求证。
工部侍郎当场被砸死了。
回来的路上他认真考虑了一下,觉得暂时还是不要告知这种说法了。
燕王还没消化这句话,他又添了一句。
“不仅是罗尚书和常侍郎,工部好多个大人都被砸死了。”
燕王盯着他,瞳孔地震。
下首的人被他盯得害怕,低下了视线。
他这反应让燕王惊醒,他甩开侍从扶着他的手,立刻朝外面走去,抖着声音吩咐,“备车。”
侍从看着他有点飘的步子赶紧跟了上去,“王爷,您是要去参天楼?”
燕王猝然停住脚步。
参天楼?
他现在去参天楼也没用了。
他也不能慌,他应该……应该,先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去罗府。”
他重新迈步,提脚跨越门槛时,腿有点抬不起来,差点被绊倒。
好在侍从手快再次扶住了他。
燕王的马车赶往工部尚书府的途中,街上已经到处都是说参天楼事故的。
燕王坐在马车中,仿佛都能听见这些人的讨论声,这让本就坐立不安的他,脸色心情都更加糟糕。
走了一段,他没忍住,撩起车帘,侧耳细听。
没过多久,马车路过三个驻足畅聊的百姓。
燕王从他们嘴里听到,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都被砸死了。
沈归舟黄昏的时候回去,陈穆愉还没回来。
雪夕在厨房做饭,她就一个人躺在杏树上,看着那一下子熟一片的杏子,发愁该怎么解决它们。
临近天黑时,沈星蕴回来了。
沈星蕴一看到沈归舟,马上凑了过来。都不用她问,他就吧啦吧啦地和她讲起了外面的状况。
参天楼一倒,秦王和燕王都很快得到了消息。
秦王当即派了人出来打探消息,并派人在参天楼附近悄悄打听出事的原因。
燕王听到此事后,匆忙去了工部尚书府,刚到没多久,燕王妃也去了。
据传,半座罗府都能听见燕王妃的哭声。
他们夫妻俩在那待了半个时辰左右,工部尚书醒了过来,伤势也稳定了下来。
确认他生命无忧后,燕王带着燕王妃离开回府。
他们走后没多久,工部尚书罗珉携伤出府。
他先是去了工部,一到地方,就听人禀告说,天楚帝刚召了人去问话。
他那本就不好看的脸色变成了灰白色,立即将负责工部的相关人等全部暂时撤职,并在剩下那些留守的人中挑选了精通建造屋舍工事的人,让他们全部去了参天楼现场,协助善后。
安排好这些,自己连口气都不敢歇,立马带伤进宫请罪。
参天楼那边,五城兵马司的人赶到后,见事情严重,很快将这事上禀了梁王,梁王赶到现场后,就又立马去了宫中上奏天子。
天楚帝得知此事后,命郭子林调派西郊大营的人前往现场救援。
一个时辰前,西郊大营的人到了事故现场。
梁王、郭子林,及工部几位清楚参天楼构造的郎中研究了大半个时辰的图纸后,郭子林指挥了西郊大营的人进入了残楼救援。
截止目前为止,残楼没塌,人也没找到一个。
沈星蕴估测,就算西郊大营的人不放弃,埋里面的人多半也是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参天楼今日复工,动静本来就整得大,上午的时候周边有不少人都在关注它。它一出事,关注它的人更多了。再加上它砸到了周边的民居和路人,京兆府尹又让人在全城请调大夫,这件事很快便传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就连玩耍的三岁孩童嘴里都在念着和这事相关的话语。
经过这快速广泛的传播,大家嘴里的伤亡情况也演变得俞发离谱。
沈星蕴刚来回来的路上,听到一个最夸张的说法是,今日在参天楼里的人都被埋了,说是有好几百个人,旁边还砸死了几十个路过的百姓,当真是飞来横祸。
还有那刚好在现场的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这一日在大家的嘴里也是死了活,活了死,死了又活。
不过,工部侍郎的伤势的确是比较严重的,说是伤了脏腑,一直吐血不止,他们府里请了好几个有名的大夫,才让他捡回一命。然而这命能不能续存过今晚,这些大夫还都不敢保证。
皇宫里,梁王出宫后,天楚帝要召见工部的人了解情况。
工部其他人,没被埋的都暂时都没生命危险,被踩踏的两人,剩下那个伤势也稳定了下来。
可能走动的人,一时之间也没有几个,且都还在事故现场待着。
宫里的人到工部传人时,工部留守的人也已听说了外面的事,正集体慌得厉害。
听到天子召见,他们默契地推了一个最没有话语权、最不起眼的小官员出去。
小官员无法反抗,只能跟着进宫面圣。天子一问,这也不知,那也不知。
并不参与参天楼建造的他,是什么也说不清楚,气的天楚帝差点当场让人将他拖出去砍了。
最后幸得张德素劝谏,小官员没被砍,而是被赏了五十大棍,勉强捡了条命。
小官员被罚,天楚帝并没消怒,让张德素再去工部传人。
张德素正要派人再去工部,罗珉吊着胳膊瘸着腿,自己进宫了。
半个时辰后,宫中传出旨意,凡事参与参天楼建造的官员,一律革职查办。
天子命工部尚书彻查此事,限期三日。
三日之类,出不了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被撤职查办的就是他。
除去让工部自查,天楚帝还亲自下令,命京兆府彻查事故原由。
那多出来的‘几百人’之死,让各种流言猜想快速在京都城里乱飞,而且,越是不能说的,反而越是传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