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别说是让陈穆愉前往北疆了,他现在站在这朝堂之上,有人都觉得不应该。
这场朝会的议论之事,因为这个变故,倏然转变。
陈穆愉站在了风暴的中心,有了随时被风暴吞没的危险。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精神状态饱满起来,个个唾沫横飞,大殿里很快变得比之前还热闹。
秦王诧异过后,态度坚决地相信陈穆愉,并请天楚帝一定要相信后者,替他与攻讦他的人辩解,说得比陈穆愉还多。
这日的朝会,很晚才散,所论的两件事都没有议论出结果。
天楚帝没有决定是否要派人前往北疆,也没有因为少数人对陈穆愉的弹劾就命人对他进行审查。
后来因为此事,又被提及地择立太子一事,也是无疾而终。
散朝之后,天楚帝留下了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叫他们到御书房就北疆一事,询问了国库和兵器之类的储备情况。
秦王第一时间安慰了陈穆愉,表明了自己对他品性的信任,就朝会的情况,给他分析,他们的父皇也是相信他的,让他千万不要担忧,十足的好兄长。
陈穆愉被他感动,两人在大殿门前,上演了一场兄友弟恭的感人戏码,才分开走人。
回府之后,陈穆愉将朝会上的情况都和沈归舟说了一遍。
关于诋毁他的那些谣言,他们也早已经听过,故而,今日这样的意外,他们也没有什么慌乱。
沈归舟沉思须臾,遣云泽分别去找了一趟雪夕和沈星蕴。
当日下午,陈穆愉的这些‘好事’被更多的人知晓,那些言论的传播速度,比前些日子,要快得多。
陈穆愉近一个月都没有收到苏子茗的信,谷诵那边亦然,江南的异常,他们这边也有所察觉。
打听之后,知道御书房今年也没有收到江南多地的折子,陈穆愉差了陈霄去详查这件事情。
过了两日,沈星耀没有上朝,陈穆愉下朝回去,路过大将军府时,见大将军府有些异样。
回府之后,得知沈归舟没有出门,他先回了听雨楼,告诉了她大将军府的事情。
沈星耀今日告假返乡,为父丁忧。
这事有些突然,之前外界都没有听说过什么。
沈归舟正斜靠在榻上啃坚果,听陈穆愉说起,她抬了一下眼皮。
不过,她也只是有这么一个反应,下一瞬又继续专心啃她的坚果,没有多问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对这事不是很关心。
沈浩在他们这里,不是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沈归舟不关心,陈穆愉也没再关注。
当日下午,沈归舟收到了沈星蕴的口信。
他要回一趟老家,过一段时日才会回来。
但是,她交代他的事,他不会耽误的。这段日子,她若是有什么事,可以去找那个她认识的小乞丐。
沈星蕴回老家的原因和沈星耀是一样的。
沈家是十多年前迁到京都的,祖籍是在北边。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沈浩的身体每况愈下,正月初四,他同自己夫人返回了老家,想要去老家看看,住上一段日子。
前日下午,沈家收到了沈家老家那边的报丧。
沈浩在老家病逝了。
沈星耀看到信后,立即向朝廷告了假,带着妻儿返乡奔丧。
沈星蕴作为侄子,也自是需要回乡奔丧。
数日之后,御书房终于收到了江南那几个‘失踪’之地的一份折子。
那封折子,验证了天楚帝帝王的直觉。
地方官员在折子上禀,去年小寒之后,江南多地,遭逢大雪,冰封着树,冰厚尺余、两旬未解,树木尽折、屋舍被压、鱼鳖冻死,人畜也多有不幸,湖河之上,舟楫不通。
这个折子,还是年前上的。
这冰雪之害,再加年节,这个折子辗转多日,今日才终于被送到御书房。
其他地方,官员想来也不是没有上折,而是因为这灾难,他们的折子都耽搁在路上了。
去年一年,江南这些地方,实在是‘命途多舛’,上半年洪灾,下半年秋涝,临近年关,又遇冻害,它们现在的情况,不用亲临,众人也可以想象几分。
天楚帝看完折子,立马差了人去核实,且让柴向去了沿途驿站督察查看,近日还有无遗漏耽搁的折子。
随后,他紧急召集了多部官员,上御书房商讨此事。
同一时日,陈霄也查到了江南遭逢冻害一事,迅速将所查所知告知了陈穆愉。
户部尚书金昌从御书房出来,眼前一晃,差点站不稳。
先是北疆,再是江南。
哪里需要银子,哪里就有他。
知道的清楚他是做的户部尚书,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造银子的。
人还没缓过来,丞相王石出现在了他的身后。
听到王石叫他,他只觉刚刚晕地那一下,还不如将他晃到在地。
王石与他同行,就这江南冻害一事,关心了国库的情况。顺着这个话题,两句之后,前者就将话题转移到了陈穆愉身上,如闲话家常一般,和金昌说起了近日关于晋王的那些事情。
最后,王石关心了几句他那位在偏远地区任职的女婿以及他家中那位没什么出息的儿子。
金昌提着心和王石同行了一段路,恭敬送走他之后,呼了一口气。
回到府中之后,他在书房踱步了许久,终于作出决定,差了心腹,偷偷去了晋王府,简单说了王石暗示他坐实晋王篡改账册一事。
二月中旬,朝廷核实了江南冻害一事。
彼时,那些县郡的情况开始好转,数尺寒冰终于开始化冻。然而,冻害带给当地的影响却也远比他们想象的要严重。
南方此次罕见的冻害,危害区域甚广,不说财物,百姓都被冻死不少。
秋涝刚过,又遇冻害,这些地方,秋冬两季皆是无收,春日耕种,也成了困难。
舟楫通航、道路解封之后,这些地方官府请求朝廷救援的折子,一封接一封地飞进了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