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唐朝以后,在原来斗鸡的基础上慢慢衍生出“斗鹌鹑”,
将两只鹌鹑放入鸟笼中,放置米粒,看哪一方争抢过谁来分胜负。
到了宋代以后,开始慢慢衍生出“斗蛐蛐”并且成为主流,
又可以称为北宋的国粹,电视剧中常有出现这种小博戏。
在京城各大街头有专门售卖蛐蛐、博押钱的场所。
到了明朝以后斗蛐蛐这一游戏被皇帝也十分重视,
皇帝也开始带头参与“斗蛐蛐”的比赛,并且专门雇人给自己抓蛐蛐,还有设有专门分辨蛐蛐品种好坏的官职。
蹴鞠、棋牌类。
从汉代到隋唐明清时期,玩骰子、纸牌和麻将。
就连一些在闺房中的女子也会聚集好友用绣花针来进行赌博,除此之后有骨牌、叶子、投壶等等游戏。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麻将可以与京剧共同称为国粹。
从宋代开始,古代足球的前身蹴鞠就常常被用来博戏。
皇宫贵族常常下重金来培养自己的蹴鞠团队用于赌博。
其中一个大人物,蹴鞠的高手,高俅,凭着高超球技,深得皇帝的喜爱,职位十连跳,成为一个臭名昭着的侫臣。
不过,以他高超的球技,如果高俅穿越到现代,也难救男足的残废之局面。
尽管博戏导致很多人家破人亡甚至卖妻子儿子、砍手砍脚等等依旧未曾减弱其中的热度。
在古代,博戏场是正经生意,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从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桥段,
那就是博场生意兴隆,往来客人络绎不绝,
博徒们围在桌前,目露红光死死盯着骰子吆五喝六。
在我国古代,骰子是一种普及度最高的博戏之用具。
其实,骰子在古代并不止用做博戏,在占卜、酒令中,也有骰子的身影。
现代的骰子,多为正六面体,每一面分别挖出代表数字的孔洞,相对的两面孔洞之和必为七。
根据玩法的不同,骰子的点数组合方式千差万别,常人根本无法预知结果。
正因如此,骰子才会成为“运气”的代表,与博戏结下深厚的渊源。
古人有不少现代人闻所未闻的博戏项目,“投壶”就是其中之一。
投壶是技术型博戏的代表,参与者需将箭矢投掷到一定距离外的壶中,投中者胜出。
更为重要的事儿,有时候,贵族的人会用投壶来决定结果,乃古人中常有之事。
或许是因为这种游戏缺乏运气成分,需要用到非常之高的技巧性,以至于投壶的玩法几乎失传。
在我国古代,很多博弈运动都与骰子息息相关,在某些环节中必须要用到骰子。
例如某些棋类、牌类,就需事先用骰子决定先后手次序。
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骰子这种博弈工具雅俗共赏,适用于各个阶层。
为什么古人喜欢骰子这种运气成分远大于技术成分的用具呢?
从理论角度上来说就是骰子“悬于投”,这种博弈的偶然性非常大,人力很难左右结果。
使用骰子进行博戏时,智力、技巧的作用不大,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就是运气。
而牌九亦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