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穿着简朴的书生,正是化名朱椊,潜入潼州暗查崔兆晖的滕明达。
建隆帝本只要他查潼州滥收税钱、崔兆晖私用守城军的事情,没想到还有送上门的意外收获。
这位公子哥儿正是王元惇的庶子、王馨怡的庶兄,王耀庭。
王耀庭自然也在翠华书院求学,但他在读书一道上不成器,十七八的年纪了,身上半分功名也无。
又只是二房的庶子,所以他在以诗书为重的王家,能获得的资源有限。
但他这人吧,爱玩且大方,眼光还挺好,交朋友很有一套,他那些朋友还给王家带来了些许好处。
于是王耀庭便担起了王家的“外交”重任。
交友范围上至官员儿孙,下至市井闲人,跨度非常大。
此次王耀庭去书铺买话本,机缘巧合之下发现有个在里边抄书的书生,写得一手好字。
问过书铺掌柜才知道,这书生来自庆州,是去京都赶考的举人,半路碰上劫匪丢了文牒和银钱,只得进州城来找书铺抄书赚钱。
已请人将书信送回了庆州老家,让家人直接将补的文牒送到京都去。
而他自己,被劫匪吓破了胆子,便想赚些路费,跟个押镖的或者商队去京都,路上安全些。
王耀庭一听,上京赶考的年轻举人,有搞头啊,若考中了,少不得又是一条好人脉,于是主动上前搭讪。
两个人各怀心思,一来二去的,没过几天便哥俩好了。
当然,王耀庭也不是个蠢的,他知道父亲找人解决嫡妹的事情。
自己那嫡妹至今了无音讯,这书生又姓朱,和嫡妹王馨怡的母家一样,少不得有所疑虑。
他派人找机会查了这书生的户验,确认为真。进城那天的情况问了,言语间也多有试探,还特意找了会庆州话的人来,发现朱椊对答如流,才放心相交。
滕明达的母亲是庆州人,小时候学过的,很地道,不然怎会将籍贯写成庆州。
进潼州州城以后,滕明达只用两天便发现,福惠县主写给皇上的信里,说得还算含蓄了。
潼州小吏过分至极,百姓的日子,着实苦不堪言。
拉着货物出城、入城皆要收税,而对货物的定义极其宽泛,连一根木头、一担柴火都算。
更别说在河边捕的一小篓子鱼、在山上采的一篮子蘑菇了,通通都要交税!
百姓入坊市买东西要收税,路边摆摊要收税……其中大半是没在律法之中,由潼州小吏自创的。
显而易见,潼州滥收税钱一事极为普遍,且定有高层官员默许甚至参与,不然在州城里头,这些小吏不可能如此猖獗。
至于崔兆晖私用守城军一事,滕明达在书铺和客栈里寻机装作好奇地问过,竟是潼州上下百姓皆知的事实。
每次外出时,崔兆晖都会叫守城军为他充排场。
甚至连崔兆晖的夫人、儿女出城,都会有一队守城军跟着充当侍卫。
滕明达改换身份潜入潼州,本来就是看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确认有了,便可功成身退。
半月之后就是会试,滕明达本来都打算借机走人了,没想到王耀庭送上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