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所有的人都出动,从宫门到兵部的路上,他们分散在人群中,密切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兵部则与禁军一起,将道路几乎封闭,百姓全部拦在三条街之外,不准靠近。
纵使这样,庆临出宫的一路上,依然能从轿中听到百姓高呼“万岁”的声音,他满意地笑了。
朝中百官早朝时的磕头高呼,远不如百姓的喊声悦耳。
这民心的呼喊让庆临有了做皇帝的满足感。
不多久轿子就到了兵部,庆临下了轿,所有的人都跪下行礼,李锐在门口迎了,亦步亦趋地带着小皇帝进门。
兵部的后院广场正中,放着一个巨型的木箱子。
庆临坐到廊下问李锐:“将军,这就是你说的最新武器?”
李锐答道:“回皇上,这乃兵部最新研制的‘飞弩机’,一次可击发百矢,可连续击发数十次,请皇上检验。”
在广场的尽头,是数百个草人,李锐坐到庆临的下首,兵部侍郎李肖虎一挥手,几名官差将箱子后面的一个机关打开,轻轻一按,数百支长箭矢飞射出去,齐齐地射穿第一排的草人,接着射穿第二排的草人,牢牢地钉在第三排草人之上。
庆临还没有喊出一声“好”来,第二次的箭又飞射出去。与第一次一样,穿过前两排的草人,钉在了第三排的草人上面。
这时庆临才大声喊了一句“好!”
他转头问李锐:“这一个箱子可以射发数十次?”
“正是,这个箱子里装箭四千支,按最大的容量,可以装到五千至六千支。”
庆临的眼睛发亮:“这箭的穿透力很强啊。”
“我们用草人试验,可以穿透两排,射到第三排,若是穿着盔甲的敌人,也能穿过一人而射中后面的第二人。”
“试过了?”
“试过了。”
“好!”庆临再次击掌:“如此说来,这飞弩机到了战场,无须很多士兵,就能射杀更多敌人。将军,安成侯,李叔,你真是搬走了朕多年来的心头重石啊。”
庆临激动,对着李锐一连串的称呼。
随即他想到一事,便问:“这武器是谁设计出来的?”
“回皇上,是郎中王淦,他已在上面花费了十年时间。”
“朕要好好赏他。”庆临让人将王淦传来,他跪下磕头,却不言语。
庆临表扬了他一番,他也只是磕头。
李锐在旁解释:“此人生性木讷,不善言辞,但对于兵器研究却是天才。”
庆临一笑:“无妨,朕用人不拘一格,用的是才,不是言辞。”
试验结束后,李锐请皇上往他的办公室议事。
他说出了最为难的问题:钱。
“皇上,这飞弩机设计成功,接下来制造并不难,难的是,里面的很多机关,以及每箱精铁打造的千余枚长矢,这费用可不小啊。”
庆临望着他:“你倒说说,一次战争需要用多少?”
“以微臣戍边十数年的经验,小仗两三个箱子,大仗那就多多益善了。”
“需要多少银子?”庆临抚着手掌,国库里有多少他是知道的,如果都去造兵器,自己大婚怎么办?
想到大婚,他瞧了一眼李锐,刘文询都和他提过了,李锐一直没有表态,此事还是要等母后回来请她做主,但他又怕母后听了舅舅的,最终选了他选中的人。
所以,要甩个话过去,看李锐接不接?
“这一个箱子,十年时间,我们投入了上万两。但接下来无须这么多,矢每支100文,每箱按三千矢,则需二百五十两左右,加上箱子的材料,估算下来约一百两,因此每个箱子在四百两。”
庆临听了沉吟道:“十个就是四千两。这只是一次性的造价,箭矢用完是需要不断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