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打得很热闹,不过,陶应却没有去并州。
陶应依旧待在雒阳,
并且,现在正感到很烦。
“大王,雒阳乃是帝都。此番大王轻取帝都,实乃天意也。天意不可违,宜早称帝。”这是张昭的声音。
“大王,江东秣陵,最近有人发现有彩云掠过田间,县令过去查看,却见田中稻生双穗。此祥瑞之兆也。”这是虞翻的声音。
“大王,前几天有人在洛水之东,看到有头上长角的蛇形动物出现,此真龙现身,必出天子也。”这是辛毗的声音
“大王,贫道夜观天相,忽见帝星飘向雒阳,这事,正该应在大王身上。”这是神棍张鲏。
随后,徐州书院的祭酒管宁,也上前凑热闹:“大王,微臣听说……在青州黄河边上,有人在泥沙中挖出一只石人。那石人的叽叽朝天而立,石人的背上还刻着一行小字,您知道那行小字刻的什么吗?”
“刻的什么?”
“那行小字写的是……‘石人叽朝天,浪帝万万年’。这事,也该是应在大王身上啊!”
……
真是服了他们。
听说陶应攻破了雒阳,一个个连正事也不干了,全跑到雒阳来劝陶应称帝。
看着这群急着想升职的臣子们,陶应实在是无语。
过了许久,才挤出一丝笑容。
开口说道:“可是……据孤的黑狼卫送来的密报,那稻生双穗,似乎是用鱼胶沾上去的。还有那个叽叽朝天的石人,乃是一位名绰号叫……“网神书虫”……的石匠雕刻好了,预先埋在沙里的……”
群臣闻言,尽皆低头没有做声。
这是用沉默表示抗议。
陶应心中暗叹:自己果然是孤家寡人!
这还没称帝呢,臣子们就都已经站在一起形成了“统一战线”。似乎自己要是不顺着他们,他们就会集体罢工似的。
想了一下,还是得先表个态:
“并州战事正酣,无数忠勇的将士正在前线浴血奋战。孤不欲在此时讨论称帝之事。”
顿了一下,又道:“不过,孤觉得这雒阳的“雒”字,实在是有些不伦不类。从今天起,就改回洛水的“洛”。”
这就是表明自己不反对称帝。
因为这个雒字,乃是光武帝刘秀改的。是考虑到东汉属火德,水克火,所以取洛字的“各”,与“佳”字合在一起而成雒字。
在东汉,说“洛阳”会被视为犯忌,必须得说“雒阳”。
而陶应公然将“雒阳”改回“洛阳”,就是表明了自己不再认同东汉朝廷,称帝只是或迟或早的事情。
臣子们闻言,这才尽皆脸有喜色,高呼:“大王圣明。”
……
然后,便是关于“都城”的讨论。
很多臣子认为徐州郯城并不适合做都城,主要是因为徐州是四战之地,周边都是无险可守。
而洛阳却不一样,洛阳有八关拱卫。
不论从哪个方向攻打雒阳,都需要攻打雄关。而且,河洛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足可养活数百万人口。
再加上洛阳城城内的建筑虽然大部分被烧毁了,但是布局都还在,如果在原来的布局上修建房子,连地基都不用打。
想想看,将近一百平方公里的地基,要重新整好的话那得花多少钱。要知道这是一个没有挖掘机的时代。那些地基全靠用锄头一锄一锄地挖出来。
不说别的,只说……下水道系统。
一百平方公里的大城市的下水道系统的建设可不是那么简单。除了下水道系统,还有供水系统,排水系统。
再退一步,只说街上的……地砖。
没人知道需要多少块地砖,数学学得好的同学帮忙估算一下。总之,肯定要用千万来做计量单位。还有那城墙,周长达四十公里的高大城墙,要重修一座的话,耗费的人力物力也都是天文数字。
总之就是,要重修一座洛阳这样的城池,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要用十几甚至几十年才能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