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6年的冬季,当布尔什维克成功掌握了俄国的最高权力后,他们决定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这是一个极富争议的决定,因为在这场全球冲突中,俄国与协约国作为盟友,与同盟国对抗。但现在,布尔什维克正在寻求与德国和奥匈帝国达成和平。
在布列斯特的古老会议室里,1916年12月3日,一场关于命运的谈判开始了。这里的空气充满了紧张,因为这次会议的结论将决定战争的结局和数百万人的命运。
苏联代表团是一群知识渊博、有理论修养的人。首先是列夫·布哈林,一个瘦削、深思的人,他是布尔什维克的核心成员,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然后是格里戈里·索科尔尼科夫,一开始,这位古板的中年人是代表团的主席,但不久后被年轻而激进的阿德夫·约菲取代。最后是马克西姆·利特维诺夫,他的形象给人的印象是冷静而睿智的。
而对面的德国代表团由两位理查德主导,首席代表是老练的外交家理查德·冯·库尔曼。奥匈代表团则有冷酷、笃定的奥托·茨南茨,还有卡尔·冯·库哈尔曼。
谈判进行得很紧张。理查德·冯·库尔曼提出了一个震惊人心的建议,他要求俄国割让包括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内的大片土地,而且必须支付高达30亿卢布的赔款。这个条件严苛得几乎是羞辱性的。
布哈林、约菲和利特维诺夫相互交换了几次目光,他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决策。
当布列斯特和约的条款消息传回俄国时,它在布尔什维克党内掀起了巨大的风波。各个党内领导人的立场如同火星撞地球,每个人都有自己坚定的信仰和理念,而这也反映了当时俄国的复杂局势和压力。
列宁那犀利的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他认为,为了新的苏维埃政权的稳固,需要暂时接受德国的条件,争取时间和空间来巩固布尔什维克的统治。身边,季诺维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均表示支持。
与此同时,布哈林坚决反对这种妥协的态度,他身后的“左派共产主义者”更是毫不退缩。他们宣扬继续与帝国主义的斗争,为工人阶级争取胜利。布哈林的左派意见也得到了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这三名中央委员的支持。
托洛斯基,那位辩论无敌的男人,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那就是“不战不和”。他坚信,通过谈判的拖延,可以为德国的内部革命争取时间。他声音洪亮地说:“我们可以通过谈判拖延时间,等到德国内部爆发革命,到时德国自然就会退出战争。”他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这三名中央委员的支持。
随后,在1916年12月20日,托洛斯基宣布了这一决策,他清晰、有力地向德国与奥匈宣告了不战不和的立场,向全世界表明,苏维埃俄国不再是过去的俄国,他们有自己的理念和坚韧的意志。
在1916年11月,德国军队在凡尔登战役中遭受了严重打击,而这一失败更是导致了总参谋长法金汉不得不离职。这一重大的政治和军事变动震动了整个欧洲。接替他的,是名声显赫、战术策略家保罗·冯·兴登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