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启灵。
这启灵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有些难以相信和接受了。
人生其实就是来觉醒灵魂的。
如果不觉醒灵魂,那么与其它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在生活和和工作中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于是便会碌碌无为。
这样的人是十分空虚的。
哪怕他是万亿富翁又如何。
还不是只活一辈子,吃饱一个肚子,睡一张床。
多,并不意味着是好事,少,并不意味着是坏事。
人多我少就痛苦,我多人少就幸福。
这就是世俗之人的法则。
而且还是几千年的人类所认定的规律。
可是道家老祖宗却不这样认为。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是自己的幸福,也不是别人的痛苦。
谁规定的少就是痛苦,多就是幸福了?
这只是第一个这样想的人把所有人都带偏了,欺骗了。
所以,道家才要纠正。
难道就因为居多者少,即是异,居少者多,便为众的缘故吗?
这不是回到了物以稀为贵,人稀也为贵,货多不值钱,人多也不值钱的法则里吗?
可是这个法则就正确吗?
还不是人为规定的,大家一致认同的。
所以,就作为法则一直延续至今。
所以说,这便是世俗之人的世界观,完全不知道外面居然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啊!
人多我少可乐,人少我多亦乐。
当然修道之人皆是无所谓的态度。
因为没有主体意识,自然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了。
世俗之人是带着感性在生活的,修行之人是带着理性在生活的。
所以普通人基本上都是痛苦不堪的日子,修道者基本上都是自由快乐的时光。
感性之人便不意味着没有理性,只是感性占据主要地位而已。
而理性之人亦是如此。
所以说,不要说什么世俗人没有理性,出家人没有感性的话,那才是胡说八道。
有人因为修行之人不务正业,所以十分鄙视。
可是,在修行之人看来,世俗之人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呢?
世俗之人宁愿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到学校去学习那所谓的智慧。
也不愿花费一两年的时间来修行悟道。
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如果是真心实意在为自己修行悟道,那么这一两年的时间定然不会比十几年的时间到学校学习的效果差。
而且现代教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知识,而不是智慧。
勉强来说,哲学还可以算得上智慧。
不过,与道的内核还是有很大差距。
一个追求表面的幸福和快乐,另外一个追求的是真实的人生和智慧。
世俗之人在最后时刻都容易后悔的。
人生难得,自己却恍恍惚惚走完了一生。
钱挣得再多,也只是数量上的存在。
跟自己的人生根本就没有多大关系。
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便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世俗之人往往就是为了某个虚名为忙碌一生。
谁都想做做首富,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这个万中无一的身份。
这样才有面子。
这便是普通人常见的动力。
可是修行之人却可以直接跳过这个过程,然后在脑海里形成这样的场景。
任何人看见自己了,都十分有礼貌。
很是热情。
然后呢?
并没有什么卵用。
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如果你还是觉得不够,便会去寻找另外一个更大的目标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又是何必呢?
生命本来就很短,你却要如此挥霍。
该走哪一条路,那也是你自己的因果。
只有止了虚荣心,人才可以幸福。
知足就是幸福。
毕竟,虚荣心是一个无底洞,你还想用短短的一生来填补吗?
就算填补了,又能怎样。
与人生而言,毫无意义。
有人说修行之人是在逃避现实。
其实不然。
不是不思进取,而是知足常乐。
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内里主动,外看被动。
修行先是为了自己,之后才是为了别人。
如果连自己都不了解,没有足够的能力,你又凭什么可以帮助别人啊!
西方科学基本上连自己都不了解,就开始做事情,这完全就是在瞎搞。
方向都没有找到,这不是无头苍蝇乱撞吗?
先认识了自己,找到人生的目标,再去学习有用的工具,才算是比较准确的人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