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够呢?”
“说到了唯物论,自然要谈到唯心论。”
“有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于是就有了唯物论。”
“有人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才出现了唯心主义。”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角度和看法。”
“其实他们都对,但是不全对。”
“或者说是有些偏颇。”
“把他们综合起来思考,那才算是比较正确的答案了。”
“我华夏的经典语录,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这么得来的。”
“刚才说了唯物主义的合理性。”
“现在我们来说说唯心主义的合理性。”
“也就是一切唯心造。”
“你们大家吃的穿的,吃什么,穿什么样的衣服都与人心有关。”
“我想要五颜六色的衣服,于是就想方设法来完成这个目标。”
“我想要吃甜味的东西,于是就开始有人寻找,或者制造这样的东西出来。”
“我想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于是就开始缔结社会契约。”
“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国家制度就建立了。”
“法律法规也是这样得到的。”
“资本主义也是这样出现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跟人有关系,或者说是跟心,跟意识有关系。”
“所以,一切唯心造就比较合理了。”
“或许你们会反驳。”
“那些物质和规律却不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你再怎么想,它的运行轨迹依旧不会因为人的想法而改变。”
“规律是规律,意识是意识。”
“可是,人可以用意识来认识和利用规律,同样也可以用意识来控制身体改造物质。”
“这就是唯心主义的理由。”
“这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说到这里,就比较难受了。”
“到底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呢?”
“或者在你们的心中早就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了。”
“可是,对于我们道家修行之人来说,那可不是这样想。”
“他们都有自己的合理性,也有自己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说,他们既对又不对。”
“于是就有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认知。”
“这才是目前来说最靠谱的看法。”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有些片面了。”
“或者说他们只是真相的不同方面而已。”
“一个是物质基础性,一个是意识内核性。”
“我们道家有这样的说法。”
“道是器之内核,器是道之基础。”
“换句话说,就是内核需要形式来表达。”
“而内核就是形式的内容。”
“物质是规律的基础,规律是物质的核心。”
“而物质和规律就构成了现代的学科。”
“这就是你们西方人最大的研究成果。”
“不管是牛顿的经典物理学,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又或者是化学,生物学等等学科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物质和规律是一种怎么的存在?”
“又或者是说,人类是怎么认识物质和规律的?”
“是用意识来认识物质和规律的!”
“你们不管是用手触摸,用眼观看,或者是用其他人的科学仪器来认识物质和背后的规律。”
“那都是在意识层面进行的。”
“如果脱离了意识,那么物质和规律又将是怎么的存在?”
“或许你们会问,人死了之后意识就不见了。”
“那么,物质和规律依旧还是原来那个运行模式,一点也没有改变。”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