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李老头他们没吃过,连见多识广的苏元元师徒也没喝过姜撞奶和双皮奶。
北边一般都是将牛乳煮开了喝,或者往里现添加一些香料,像煮茶一样,一些人家牛乳多的,会熬成酥,或制成奶豆腐。
但从不知道,只需要一些姜和糖,就能撞出这般美味的吃食来。
李老头他们以前还没喝过牛奶,但太尉爷见多识广,倒是有不少北边关于酥酪、醍醐、奶豆腐等等的熬制方法。
这些都是边关吃奶的常规做法,太尉爷给李老头他们几个做法之后,就毫不客气地要每日喝双皮奶和姜撞奶了。
难得在这边遇上会喝牛奶的,太尉爷倒是打开话题,说起当年在边关,第一次和喝奶的糗事。
说起关外的那些游牧民族,生活艰难,也不是每天都能大口大口吃肉,但都长得牛高马大,他猜测,其中就有天天喝奶的原因。
李家人都觉得老道士可真是见多识广。
“道长爷爷,你对边关很熟吗?边关是啥样的。”
李正如心中有猜测。
“什么熟不熟的,我们修行人,要寻真问道,就得四处云游。”
听到小女孩的问题,太尉爷一顿,又想起现在的装扮,他当初只带道服实在是太明智了。
装,你继续装。
李正日是真不信这些话,别说阿三的态度,她看这些日子,这人可是压根没做过任何关于道士关于修行的事情。
扒了这身道服,妥妥的官老爷体验民间疾苦。
虽然她也不知道道士该做什么,但这道长百无禁忌,不传道也不做功课。反正她电视看到的,书上说的那些道士要做会做的事,都没在这道长身上出现过。
“那道长爷爷你都去过什么地方呢?给我们说说好不好,我们都没听过没见过呢。”
李正如也不戳破,没必要,但她想听听这个时代各地都是什么样的。
谁能拒绝一个软软糯糯的小娃儿的求知欲呢。
太尉爷拍了拍李正如的小脑瓜子,就给大家讲起那些年他走南闯北的见闻。
吸取前朝的教训,将军都不能在一地待得太久,过个几年就要换防,除了关外游民来犯,他带兵镇守之外,那些年他也是换防过到东边西边。
给大伙说起了东边一望无际的大海,海边的渔民,出海打鱼为生,海的那边有狡猾的倭寇,倭寇善于伪装,面上点头哈腰,背地就插你两刀。
还给大伙讲起了,他见过有一家出海打鱼,在海上救了一个倭寇。那倭寇说得可好听了,说那渔民是救命恩人是再生父母,结果没几年,就不知道怎么地和其他的倭寇勾结上了,鸠占鹊巢,将那渔人一家都杀害了,抱了个小倭寇回来说是渔人的遗孤,他要替救命恩人抚养孩子长大。
倭寇善于伪装,又善于在外人面前美化自己的行为,乡人都感念其大义,甚至给立碑颂扬。
大家都听得目瞪口呆,实在是不敢相信还有这等阴险狡诈之人。
“你们知道这事是怎么被识破的吗?”
大伙齐摇头,都给立碑称颂了,哪还能识破。
原来那渔人从小出海,一次意外伤了命根子。
后来那渔人受不了别人的指指点点,独自一人离家生活,他那妻子也是个可怜人,两人互相慰藉倒是生活慢慢好起来。
那渔人原家就在他们那隔壁县。倭寇被立碑传颂后,被他们县丞当成大事好事宣扬,一下将名声都传开了,那渔人家听说后,也觉得奇怪,就去探个究竟,将那孤儿认主归宗。
结果第一次去的人,有去无回,再无音讯。
那家人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不可告人之事,他们族里有个读书人,脑瓜子灵活,知道此事后,找上了他的同窗契友,此同窗契友也是个有能耐的,最后才发现了真相。
而你们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
是什么?
太尉爷遥望远方,想起往事,也觉不寒而栗。
在那倭寇的美化之下,都说这些倭寇可怜,正因为在海上体会过生存的艰辛,更珍惜现下的生活,十分的良善。
那渔人的那条村,已经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住入了倭寇,而最后那倭寇的真面目被揭穿还有渔民为那些倭寇辩护,认为倭寇也是生活所迫,虽然那小倭寇不是死去渔人的遗孤,但那倭寇也没干那杀人放火之事。
李家众人听着,也觉得那些人说得不错呀。
“可是阿爷阿奶,你们看,当初要不是那倭寇打着为渔人抚养遗孤的名号,那倭寇在那里也待不下去吧,更遑论后来还将其他倭寇都带着住进村里。”
道长赞许地揉了一下李正如脑袋的几根黄毛。
“你家这小儿倒是聪慧得很。”
道长对这李老头称赞道,又环顾了众人。
“那你们可知,自那些倭寇住进去之后,方圆十里开始不断有人失事。”
啊……!
大家惊呼。
“后来,在那渔户人家底下,找到了大地窖,壁上血痕斑斑,里面堆着许多尸骨,还有几个大腹便便衣缕阑珊妇人幼女。
其中就有那给倭寇立碑的乡贤家的孙女,还有他家一个孙儿的尸骨也在那尸骨堆里。”
这一下,可真是骇得大家都说不出话来。
“你们猜,那些地窖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尸骨?”
他们那里还敢猜,这已经完全超乎他们对人性险恶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