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新居席吃完,就到小年了。
小年,其实就是祭灶。
据说腊月二十四晚,灶神要回天庭禀事,人间的百姓,为了能让灶神在玉帝面前多说些好话,要准备好灶糖糕点供奉灶神。
小年不仅晚上要祭灶,更重要的是掸尘。
也就一大早起来后,开始打扫房屋,擦干净窗户,将各个角落都清扫干净,又将桌椅各类家具和锅碗瓢盆都刷干净。
他们这是新家入住,也没有旧家当,基本上都是新购置的物件,倒是不用怎么清洗。
在大家具搬进来之前,就已经对全宅进行过大扫除了。
各厢房套间,一进门就是个小客厅,可摆上茶几桌椅,三五人坐在一起聊天,但此时基本各屋都是空的,只有大人们住的那几间屋里,是配上了方桌和榻。
茶室进去是里间卧室。
推门进去,第一个隔间是厕屋,厕屋旁边还隔了一个小空间,过了隔间才是卧室。
基本上除了配套的床被,还有一个小箱放各人的衣物,靠窗边摆上一套桌椅,桌上除了文房四宝外,也再无其他物件,连个架子柜子都没有。
各屋差不多都是这样空荡荡的,拿个鸡毛掸子随便拍一下尘土,再用扫帚扫一下鞋底带回来的尘土枯叶,就十分干净了。
将自己厢房卫生打扫完后,就出来帮忙清理庭院。
连着两天的宴请,地面上有不少果核、骨头和菜渣,但人多,倒是很快就收拾干净了。
摆宴用的桌椅很多都是从各家借的,擦洗干净后,将桌椅归还,基本上就忙完了。
何秀才也将一张大方桌搬到院子,拿出一沓红色的纸,并摆上笔墨。
而涂老太也搬一张椅子放在旁边,手里抱着一个扁圆形的竹篮子,篮子里也放了一叠红纸。
涂老太坐下去将竹篮子放在地面上,从红纸底下翻出并刀,拿起红纸,在她的巧手下翻折出不同的角,用并刀剪下角边,摊开来却成了各种喜庆的字画剪纸。
涂老太这边剪了好几张剪纸,何秀才都还没动手开始写对联。
一直到村学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进来,何秀才将红纸摊开,又拿出字帖,开始教他们写今晚祭灶要贴的对联,和新年要贴的春联和迎春福字。
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并不相同,一些字他们也还没学到,但没关系,可以对着字帖临摹。
当然哪怕是对着字帖临摹,也有人觉得手上的笔不听话,写得歪歪扭扭的。
但对家长们来说,字写得好不好看不重要,看到自家娃儿写的那些对联、春联和福字,都觉得自家娃儿满腹诗书,才高八斗,文采飞扬。
剪完剪纸写完对联,该准备晚上祭灶的吃食了。
祭灶除了要给灶神准备好果子,糖,酒和各种吃食外,还要另外给灶神的坐骑准备清水,料豆和秣草。
李正如想起现代每到这时候,南北都要掀起哪一天才是小年,小年要吃什么的争吵。
年关的几个节日,汤圆和饺子永远是争吵的话题。
想起这个,李正如也来了兴趣,跑去和杨老太商议今晚换个新鲜吃食。
饺子很早就已经出现了,这个时期基本都是把饺子叫做馄饨,也称偃月馄饨,有些地方观其形又将其叫做角子。
杨老太一听李正如的描述,就知道阿如想吃馄饨了。
汤圆,在这时期也不知道出现了没有,但杨老太是没吃过。
没见过没关系,李正如会搓圆子,面粉她不会和,但有人将面和好馅料调好,她会搓,又问阿奶取糯米粉做汤圆皮。
饺子和汤圆用的面粉不一样,杨老太就将两种粉分开和好,又根据阿如的介绍,调好饺子馅料和汤圆的馅料。
和好面,调好馅料,大家就围到一起开始包饺子和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