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主任三两下,就翻到了八小只提到的毕业生班级大合照处。
手指一划,就点到了一个青青涩涩的男孩头上。
说,“诺,你们说的何越同学,是不是这个小子?”
七人一看,全都惊讶赞叹中年人的速度,明明那么多学生,他竟然能精准地找到班级,还能在精度不高的黑白照片里,找到当事人。
换成八小只,也自认没有卜老师这样的火眼金睛。
“卜主任,你对何越很熟悉吗?”
卜主任笑着,眼里透露出的都是初见时的自信自傲,完全没有一丝因为糟糕环境而有的窘迫,他口气与在家长和老师面前的收敛不同,也多了几分打从心底里掩不住的骄傲。
“小越可是咱们学校的宝贝,尖子生中的尖子生。但他家里也是最苦的,性子却好得很。爱帮助同学,还经常替老师代课。他在学校三年,有一半的学生都要叫他一声何老师呢!呵呵呵,你们可不知道哟,那三年,咱们老师都轻松好多。”
“啊,对了,去年过年时,小越来学校探望咱们,还带了好多文具来给大家。”
“听说他在一个什么培训班里当小老师,能赚钱了。我说让他给弟妹多带些回去,他说妹妹马上要考来这里,留在这里也一样能用到。”
“这孩子啊,就是责任心太重,爱照顾人。”
“原来你们是他的同学啊,真好,小越能有你们这么棒的朋友,在那里一定过得很开心。”
听着卜主任的话,孩子们心里更多的还是觉得惭愧。
了解何越更多,他们越觉得自己有时候的言行太过于刺激人,这么一对比下来,真就觉得何越说的没错了,他们都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温室小花朵。
蔡晓雅直道,“卜主任,你再跟我们多说说何班长的事儿吧?他平常除了喜欢学习,帮助他人,带低年级的学生,还喜欢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喜欢吃什么?做什么?”
听着卜主任的介绍,众人渐渐发出了一个自己认知之外的何越。
这个男孩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埋头读书的,把自己读成了一个小眼镜。
他也是喜欢运动的,尤其爱打乒乓球。然而上了高中的城里学生,都因为漫画和体育节目,爱上了打篮球。可是篮球在他们这个小县城的学校里,居然是奢侈品。一个好点的真皮篮球,价格都要够上一个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了,所以大家更多玩的都是乒乓球、羽毛球,板球。
男生还喜欢练字,那一手好定没有本子练,都是在学校的沙坑里练出来的。
陈康震惊,“啊,难怪我看沙坑那边绑着一大把的竹条子,原来……”
说到这里,男生的字迹丑,家里放着大本的字帖也不爱练。
男生喜欢吃兔子肉,因为他从山里抓了兔子来学校养着,养肥了就亲自刮了皮吃肉。而皮还是他自己看农业书学习硝制皮,制好了拿去卖掉后换钱买文具给孩子们。
在卜老师的嘴里,何越就像大家心目中的白鹤鸣一样,是个无所不能的大哥哥。
“何越啊,可是这三年来考得最好的学生。当初城里中学来收生时,他本来是不想去的。后来还是你们学校校长说免他学费,他才去的。可惜这回发洪水啊,他家那边连着几天失联,最近才联系上……”
卜主任说到这里,突然打住了,岔开话题招呼七小只出去吃饭。
大家都还没听够,都很意犹未尽。
等他们出屋时,家长们都急着了。
“哎呀,你们跑哪儿去了,东西都要被人家吃光光了。”
秦瑶好奇,“吃啥呢?”
何秋故意笑,“好东西,你爸都给你留着呢!”
秦瑶觉得妈妈笑容过于温柔了,后颈毛毛都竖起来了。
等看到东西后,也有些惊讶,“这个不是……”
同桌的蔡晓雅低呼,“这个是何班长最常吃的呀!”
馒头,咸菜,豆腐乳,老三样儿。
这正是何越平常最常打的饭菜,也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主要搭配。
最熟悉何越的四人一时都陷入了沉默。
周老师正在问卜主任,“你们平常给孩子准备晚餐,就这些?”
卜主任说,“实不相瞒啊,多数时候就这些了。每月的补贴下来,孩子们每周末回家前,能吃上一顿肉臊子面。”
蔡晓雅哑声道,“何越也喜欢打面吃,面……面也便宜。”
“晚餐是差了点儿,不过最近一年,早上能多一个鸡蛋了。我们还在想办法,争取让孩子们一周能吃上一次牛奶。”
一个鸡蛋就能这么高兴?!牛奶还争取一周能吃上一次?
这话一说出来,那些想要打退堂鼓明天就离开的人都不好意思开口了。
刘主任刚才已经发表了讲话,说这次夏令营活动本来就是来吃苦的,他们只是没吃饱,并不是没得吃,饿肚子也只是这三天,能出什么大毛病。
这会卜主任话一说完,刘主任立即拿出本本,“要离开的来我这里登记,登记过后就不能反悔了啊!大家想清楚想明白,明早回峪城的车要提前定位置,否则过时不候。”
“明天的行程,比今天更辛苦得多,不说百倍,也是十几二十倍了。进于阳村的路,都是小路,只能坐小车,那可颠簸得很。而且最近还遭了洪水,虽然安全,但肯定会比较辛苦,怕脏怕累的、缺乏毅志力吃苦的,赶紧的来报名。”
这话说得,一个个心思飘浮的人面上都不太好看。
不管那些要打退堂鼓的人,七小只正埋头啃窝窝头。
潘长原小声道,“哎,还真别说。饿坏了,吃这个窝头儿再配上这个豆腐乳,可真香啊!”
潘爸爸笑啐,“你这算啥。当年老子们上前线,吃的窝头连这个都不如,更没有豆腐乳。老乡家做的这个腐乳,可是门手艺活儿。要是卖到城里,也能养活一大家子!”
正好大厨师推着一大锅来了,笑道,“大兄弟你言过了哈,就是平常随便弄弄。看孩子们只吃窝头太淡了,这豆腐不说多好,都是他们从家里带来的,我说干吃不得劲儿。有些娃娃牙口差,脾胃弱,不消化。做成豆腐,倒是正好。”
说着,他又招呼众人,说熬了一窝藕粉,一人盛上一碗。
粉红粉红的纯藕粉泛着特有的香味儿,看着就很诱人。
卜主任说,“这可是你们的运气啦!刚好牛大厨家里的藕熟了,拉了百多斤来学校给孩子们烧藕片吃,孩子们可喜欢了。做成的藕粉也稀罕得很,这可是咱们大厨师出血本儿了。”
但这对城里人来说,真算不得什么。
有人兴冲冲吃一口,发现没味道。才后知后觉想到,糖在这里也是稀罕物。
更别说有人带来的大白兔奶糖,刚才被这里的孩子看到,都稀奇得不得了。
但这会儿,吃着热腾腾的加餐,没有人再抱怨了。
这一晚,家长们都被安排在了职工宿舍,多是四人一间。卜主任还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给一对夫妻住,自己则跑去跟大厨师挤。
学生们则住在了学生宿舍里,全是大通铺,一间屋子,左右两边两个土垒的炕床。大夏天的,也没有什么襦子类的垫子,只铺着一层草席,硬梆梆的。
孩子们一看到,简直无法相信。
卜主任说,“住校的学生都是这么凑合着住的,不信你们去隔壁。”
他们去隔壁一看,果然好多孩子已经熟练的打水洗漱,有的已经拉着一块小破毯子朝身上一盖,就这么睡了。
这时候,有人咋舌道,“还真是……来体验艰苦生活的啊!”
蔡晓雅情绪有些压不住,说,“之前招生帖上写得很清楚啊!再说了,这也不是真正革命先辈吃的苦,我们现在条件可比50年前好多了。”
秦瑶回去时,看到白鹤鸣和男生已经把他们女生的铺位打理好了,垫了一层妈妈们带来的棉毯子,刚好可以睡下三个姑娘。
秦瑶问男生,“那你们呢?”
男生无所谓地一笑,“哎哟,我们男生皮糙肉厚的,哪像你们那么娇气,直接睡草席啊!我小时候就睡过。”
白鹤鸣打来了水,“快洗洗睡了,明早咱们还要早起。”
明天就要去于阳村,那里有何越读过的小学。而何越家距离村小学,还有4个小时,50里山路要走。
不过卜主任说,去何越家的路新修了一段,但也只是一小段。后面的路又因为受洪水影响,有一些路段可能会非常难走。
明天,算是这场艰苦体验的重头戏了。
所以这时候,当孩子们已经休息下时,带队老师组正在给家长们做情况说明,和思想准备工作。
最后临到休息时,四中那边的家长团在他们的主任敲打下,集体退出,只剩下了卢菁菁菁和陈康两个。
本来卢永来也是要走的,蒋华说要给公公打电话说明,卢永业慑于家老子的威压,只得乖乖留下了。
那时候,夜色浓稠,有一辆汽车正在山路上奔驰着,车副驾上坐着的正是何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