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是颍川人,又是法家,他的文章为人传诵,他的遭遇更是许多颍川人无法忽略的前鉴覆辙。
就算没读过书的人,也知道晁错身着朝服,被腰斩于东市的悲惨结局。
钟会越想,越觉得他的处境与与晁错相似。
足智多谋,才华出众,学兼儒法,少年成名,深受天子信任。
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向前,他有可能重蹈晁错的覆辙。
向后,他将面临天子的质疑,君臣亲密无间的局面将一去不返。
钟会有些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一时冲动,答应天子的要求,否则现在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他决定以向母亲张夫人汇报的理由拖一拖,看看形势再说。
回到内室,他写了一封家书,派人送往洛阳。
——
一连数日,曹芳没能等到钟会的答复,知道这件事的难度太大,连钟会都怕了。
虽说有些失望,但他却不意外。
钟会是什么人,他还是清楚的。
有钟繇那个老狐狸一样的父亲,钟会怎么可能是一腔热血,以身报国的忠臣。
他们之间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钟会贪图富贵,想依附他的手中的权力,他则想借用钟会的聪明和影响力。
既然是交易,没谈拢的原因无非那么几个,要么是利益不够丰厚,诱惑力不足;要么是伤害不够大,压力不够;又或者,时机没成熟。
曹芳觉得等一等也好。
清除世家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急于求成并非上策。
两人默契的没有再提这件事,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关注重点也转向了荀勖最近的研究——笛律。
荀勖精通音律学,不仅笛子演奏的水平极高,还擅长制笛。
他对笛律的研究正是在制笛的过程中的发现的。
以曹芳的眼光来看,荀勖发现了音调与长度之间的关系,虽然只是初步的,却也是打开声学大门的正确方向。
他关注的重点不是音乐,而是音调之间暗藏的数学规律,更像一个科学家,而不是音乐家。
这也是曹芳建议他研究音速的原因。
比起光速,音速虽然也很快,却还能感觉得到,测量起来也有一定的可能。
不像光速,就算你想到了办法,也会因为光的速度太快,计时手段跟不上而无法付诸实践,勉强测出来了,数据的误差也会非常离谱,没有实际价值。
为了激励荀勖,曹芳表示,只要荀勖的研究有成果,封列侯可能有些难度,名号侯肯定不成问题。
所谓名号侯就是指有爵位没食邑的虚封侯,建安二十年始设,主要是用来赏军功,有关中侯、关外侯,加上原有的关内侯,一共三级。
虚封虽然没有食邑,却有荣誉,对不能上战场的文臣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荀勖欣然从命,表示愿竭尽所能,不负天子所望。
换作之前,他也许不以为然。如今天子已经多次表示,非军功不能封侯,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他虽然姓荀,却与生下来就不愁前程的荀霬不同。
他的曾祖荀爽、祖父荀斐都是汉臣,父亲荀肸早逝,在魏朝既无根基,也无人脉。如果不是从舅钟会提携他,他这辈子都很难官至二千石,更别说封侯。
——
曹芳决定按捺心情,等待时机,安阳公主却有些等不及了。
过了几天,安阳公主再次托虞太后传话,想知道曹芳对荀霬文章的意见。
虞太后也对曹芳的态度有些不满,再次催促曹芳对荀霬做出安排,不要因小失大,伤了安阳公主的面子。
安阳公主可不是一个人,她身后还有好几个公主看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