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听了,也是目瞪口呆。
听钟会这意思,圣人孔子与阳货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这么劲爆吗?
别说李熹这个正宗的儒家门徒不能接受,他这个伪儒家门徒也不能接受啊。
曹芳转着眼珠,考虑要不要打个岔,让钟会收敛一点。
他自己的名声坏了也就罢了,连累我就不好了。
这李熹虽然没什么用,终究还是并州名士,影响舆论的能力还是有的。
李熹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费了好大力气,才控制住了情绪。他转身看向曹芳,深施一礼。
“臣学疏才浅,不敢误人误己,更不敢误君误国,敢请陛下恩准返乡,苟全性命。”
说完,不等曹芳说话,转身而去。
钟会面带冷笑,不屑一顾。
曹芳看向钟会,有些不高兴。“士季,你这玩笑开得有些大了,怕是会成为儒林之敌啊。”
钟会收起不屑,起身施礼。“陛下,当初叔孙通为汉家制礼,为山东腐儒所笑,董仲舒进天人之策,反对者也不在少数。若能移风易俗,一振儒门衰气,于世事有所匡救,臣就算成为儒林之敌也无所顾忌。”
曹芳眉头微皱。“你的一片至诚,朕是知道的,只是这手段……”
钟会难得的打断了曹芳。“陛下以为臣是故作惊人之语吗?”
“难道……不是?”
钟会笑笑。“陛下面前,臣岂敢妄言,更别说是诽谤圣贤。圣人与阳货之间,既有敌意,又有相惜。只是读书人为尊者讳,不肯明言罢了。当然,更多的人是死读书,读死书,不知其中未尽之意。”
他扬扬手。“并州名士,不过如此,臣今天算是见识过了。”
曹芳说道:“先不说李熹,你先说说阳货是怎么回事。”
钟会摇头道:“阳货的事,随时都可以说。可若是李熹走了,陛下再派人去追,就不合适了。”
曹芳愣住了。“你的意思,朕应该用他?”
“当然。”钟会一本正经的说道:“只不过李熹不堪大用,只能教教蒙童。臣若不嘲弄他一番,他必不肯就范。”
曹芳这才反应过来,认真的打量了钟会一眼,点点头,让尹大目安排郎官去传命。
钟会又道:“陛下,还是由何晏出面吧,他能解李熹之惑。”
曹芳想了想,觉得有理。
李熹正在气头上,想让他恢复理智,必须把阳货这件事理清楚。何晏虽然男生女相,学问却着实是好,尤其是对论语的研究。他不仅能给李熹解惑,还能给李熹打个榜样。
曹芳吩咐了尹大目一声,让他去找何晏。
尹大目领命去了。
钟会又解释了一下建议录用李熹的原因。
朝廷想化胡为汉有一个难点,就是并州的人口有限,并不比匈奴人多多少,而且汉人百姓中不识字的很多。如果不加以调整,谁影响谁还真说不准,并州可能变成一个不胡不汉,亦胡亦汉的地方。
要避免这个麻烦,就要先加强汉人的教化。
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立学堂。
这种面向普通人的学堂不需要太高的学问,培养的目的也不是入仕,不会形成所谓的门生关系,对担任教授的人利益不大,未必有人愿意来,需要朝廷给予一定的优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朝廷可以将李熹作为榜样。只要李熹答应了,并州本地的读书人就不会太排斥,各县的县学也就能建起来了,说不定还会有中原人赶来。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
办好了,并州不仅能恢复旧境,成为朝廷的屏障,更能成为一个标杆。
曹芳觉得钟会说得有理,一时竟忘了阳货的事。
——
李熹背起行囊,正准备起程,返回故乡,刚出门,就迎来了一个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