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贾如晴对于这个妹妹感官更为复杂,她原是想过要好好和这个妹妹相处的。但偏偏她一来,自己的好日子就没了,怎么看她都觉得不舒服。
因此,贾如晴和贾如瑶的姐妹关系更加淡薄。
好在乔裕的儿子乔回是个善解人意的心思,他看贾如晴因为时常达不成胡幼繁的目标,而暗自啜泣,便经常偷偷帮她。
有了乔回的帮助,胡幼繁的脸色才渐渐好看起来,惩罚贾如晴的次数也逐渐减少。
贾如晴很喜欢这个乔哥哥,从此之后,便如同一只小尾巴似的一直跟着乔回。
乔回对于这个小尾巴也十分友善,在家中他算是最小的那个,难得遇到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小妹妹,自然是百般宠爱看的,贾涵有些吃味,明明就是他的妹妹才对。
贾安自从收服了范家之后,在锦水县便越做越稳。
因为有贾寰在京中帮扶,每次贾安都能拿到不少水泥,起初定安府的邓知府还时常以各种借口向他索要水泥,后来贾安实在不耐烦,就偷偷的想法子帮着邓知府拿到了水泥的名额。
但这也是有条件的,朝廷的指标必须要达到,一旦哪天被查到邓知府没有完成指标,那么很有可能会被撸下官职。
如今锦水县已经和周围的十来个县城和成打通了官道,以鱼家为首的商户们组成了商会。
由商会派往商队,将这些各处的特产运送到府城,再在从府城运送到各处,例如边关或者南方换取更多的物资和钱财。
贾安的增产实验进行很顺利,自第二年起,稳定的找出不少增产的法子。百姓们见到了实打实的产量,无不为之兴奋,每日都追着曾经参与过实验的那些老农们追问。
李老头每天都抬头挺胸的在村里转悠,接受着村民们羡慕嫉妒的目光。谁让这些人不识好歹,如果早点来求他,就能像李三柱那样从薄田三亩,一跃成为拥有20亩地的富农了。
如今,锦水县不仅掌握了从沃肥育种到收割的,所有可以增产的法子,而且还扩充性的找到不少处理农副产品的方法。
例如换做以前他们绝对没有想到,以往一些不要的扔了的果皮果核,居然可以晒干了制作成香料。
贾安为了给锦水县增加税收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光是那些杂书便看了不少,并结合当地的情况,找出不少有用的法子。
锦水县城外就建了不下五个作坊,有造纸的、有制香的、有酿酒的等等。
这些作坊生产出来的东西会由商会进行宣传和包装,然后运往府城甚至更远的地方去,之后所有参与生产的百姓们就能得到不少工钱。
人们手上有钱有粮,生活便过得幸福充实。至少远没有三年前贾安刚来时看的一脸愁苦的样子了。
而阮虎组成的商队也越做越大,大有开到全国各地的意思,至少贾安就能收到来自西北西南,甚至少量海外而来的舶来品。
这些东西他留了一部分,挑了质量最好,最稀奇的东西作为贡品上交到朝廷上去,虽然皇家各种珍稀之物应有尽有,但作为臣子也该尽表一份心意。
果然元延帝在收到贾安送来的贡品时龙颜大悦,之后更是从吏部调出了这三年来贾安在锦水县的成绩,做的十分不错。
原本锦水县作为幽州的一处县城,虽是不错,但根本就比不上江南和中原富庶之地。
只能和周围比起来,算是不错的县城。如今,在贾安的治理下竟能和中原江南的一些好地方相提并论。
这看的朝中那些大臣们一愣一愣的,无不怀疑贾安是不是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法子,后来在多方的佐证之下,这才终于证实贾安这些证据都是实打实的,并没有弄虚作假的成绩。
这下贾安算是入了元延帝的眼了,元延帝从来不在乎臣子写的文章有多么辞藻华丽。又不是做文人墨客,他只要求臣子能做出好成绩就够了。
为此,元延帝决定将贾安升官,去做知州。
朝中不少大臣听了之后,顿时反对。他们觉得贾家如今势头正盛,贾寰年纪轻轻便位居四品之位。
贾宇也有不断往上升之势,若是这个贾安也一飞冲天,以后再想按下去那可太难。
最后,在多方扯皮之下。贾安依旧还是升官做了知州,但并没有调到任何富裕的地界,在北方边关地带寻了一处扶安西州做官。
而贾环在听到这个地名的时候,顿时皱起眉头,扶安西州可以算是最靠近一边蛮夷的一处州府了。
正因为此处地处荒凉之地,所以北边蛮族时常都会南下扰民。如今,虽然太平盛世,但边关的安危可谓是重中之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蛮夷入侵。
这些人是完全就不想让贾安能够升到中央,只希望将他摁死在边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