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别骂 > 第140章 科举改革的苗头

第140章 科举改革的苗头(1 / 2)

 推荐阅读: 偏炙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倾国倾城色 你与天下皆可得之情归何处 玄幻:多子多福,我打造长生家族 光冥天星 洪荒之太玄 放开那个学渣女律师 寒刀护孤城 大明:开局迎娶徐妙云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140章 科举改革的苗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今许多的大儒的年龄已经大了,也不想再重新学什么其他的思想。

所以就非常地守旧,不愿意有所改变。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朝堂上大多数分成两派。

在这件事情上争执不休。

这次朝堂上出现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那便是大明帝师宋濂,宋濂可以说是如今文人的代表,可以和刘伯温,李善长并驾齐驱。

如今刘伯温早已去世多年,李善长回到老宅荣养。

可以说现在宋濂就代表着大多数的官员了。

当宋濂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不由得也是皱了皱眉头,在他看来,如今的官员之所以不是应于朝政,则是因为圣人之言极为深奥,正所谓知易行难,能够做到的并没有多少,可这毕竟是他们的行为准则,如果是真的能够做到的话,岂不是太平盛世。

而如果真的像是李临渊所说的一样,那岂不是说各种学问都如雨后春笋一般起来?那些他们向来看不起,对于书生而言没有多少作用的学问,是不是可以和圣人之学并驾齐驱?如果是这样的话,等到自己百年之后,又哪有这个脸面去见那些先贤。

如今他的年龄已经很大了,自然没有缘由地对这些鬼神之说,极为崇敬。

所以不愿意有所改变。

确实朝堂上早就已经炒成一片。

只见一名大儒走了出来。

“陛下,科举乃是为我大明储备人才重中之重,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如此,不应该有改变,若是这科举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恐怕先贤们早就已经改正了,又怎么可能会留到现在!”

确实又有一人站了出来。

“前朝大宋年间,也正是因为大宋王朝养士二百年,所以最终大宋军民慷慨赴死,都愿意以死而效忠国家,这正是因为学了圣人之言!”

“而若是将那些所有的旁门左道都纳入科举考察的范围之内,那岂不是说朝堂上的百官都一个劲地追求世俗经济,这样的话,有谁会忠君爱国,还请陛下三思!”

此话一出瞬间就有了一个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

“陛下,以微臣看来,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朝不变的,只要是对我大明王朝有利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去做!”

“李大人的政绩相信大家都清楚,而李大人所说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如果一直都是这样的话,那各地的百姓岂不是生活于水深火热,我等为官一任,就应该为百姓而考虑,只要适合我大明,我等皆可考虑!”

另一个年轻的官员也站了出来。

“臣也支持改革科举,我等围观,只为了为百姓谋利,为我大明谋利,这是如今的科举内容只是四书五经!”

“所有得到官的官员大多数都不知道该如何治理地方,闹出了不小的笑话,在臣的家乡亦是如此,只因以自己的想法做事,使得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甚至百姓收入为何,田亩收成如何一概不知!”

“若是长此以往的话,我大明的百姓又当如何?”

这时一名翰林院的儒生指着这人骂道。

“若是满堂诠释尔等这些追名逐利之徒,那我大明还有什么未来可言,臣请求诛杀此獠!”

那名官员听到后顿时哈哈大笑。

“臣曾听闻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又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只有我等不断地改变,使其适应我大明的发展,我大明才能长治久安,为此我辈虽千万人吾往矣!”

两边吵成一片,顿时把朱元璋吵得极为头疼。

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李临渊没有在应天府中,却也把整个应天府搞得天翻地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