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他的事情,这段时间朝堂上的两派,可是没少争吵。
此时朱元璋心中也是向着改革的。
毕竟对于朝堂上许多官员的无能,他也是看在心里。要是这样的官员到达地方上,绝对是地方百姓的灾难。
大明的官员绝对不能是那种只知道读四书五经的腐儒。
要是这样的话,大明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可是改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更何况还是科举考试这种极为重要的事情。
不过就算是不进行科举考试,对于程朱理学的重视程度,他也要改一改了。
通过宋朝的事情可以看出程朱理学并不适合发展。
不然的话,宋朝积贫积弱,也不至于最终被异族所灭。
如今大明的读书人最喜欢提的就是大宋。
不管怎么样,大宋天子垂拱而治,将权力全部交给士大夫。
甚至养士两百年,刑不上士大夫。
这可是在他们眼里的太平盛世。
所以希望将如今的大明也打造成这样的一番模样。
但是朱元璋最看不起的就是宋朝。
如果不是宋朝的皇帝昏庸无能,宋朝的官员太过于懦弱,又怎么可能让如此富裕的王朝成为这样?从元末时期到现在,朱元璋对于那样的乱世还是历历在目。
所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采取大宋的治理方针。
旧的东西确实不好用了。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了太子朱标。
作为大明未来的继承人,太子朱标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这时太子朱标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
即便是自己给他几次暗示,太子朱标也装作没听见一般。
按照太子朱标自己心里面的想法,他是支持改革的,毕竟朝堂上确实许多的官员都德不配位,地方上更是如此。
但是一方面自己也是儒家的弟子,也是奉行儒家的那一套理论。
再加上这一次反对改革的人的是自己的恩师宋濂。
所以支持哪一方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干脆选择闭嘴。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顿时感觉非常的头疼。
心中非常的不爽,这李临渊一封奏折就把整个应天府搞得乌烟瘴气。
结果这家伙像是一个没事人,一般一直都待在北方。
讲到这一个地方后,他顿时恨得牙痒痒。
如今朝堂上吵成这样,若是再继续下去也不是一个事,总归应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