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南巡(七)
有始有终,福临派人将南哥驿村里的老人家请了过来,自然也要将老人家们完完整整的送回去。送人的事福临交给了遏必隆,没必要再劳烦自己的大臣们,等会他还有些事要和大臣商量。
遏必隆走的时候,福临跟他反复叮嘱了好几遍,一定要将老人家平平安安的送到家。
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由来已久,至少已有几千年时间。这是一个美好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断绝。
更别说对于统治者而言,一个老人潜移默化里,能够影响到周围很多人。若是碰上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可能整个村,或者整个乡的百姓都会受到他的影响。
很多情况下,百姓们更愿意听听村里老人家的意见,因为他活的时间长,见识和阅历更广。
目送着最后一个老人在士卒们的护送下出了营地,福临将代善,多尔衮等一众内阁大臣叫到了自己的帐篷里。丘瑜,这位礼部右侍郎,放在外面可能就是位极人臣的典范,可在帐篷里,只能低头做小,当一个书记员。
此次南巡,大臣里只有代善,多尔衮,多铎,希福,范文程,洪承畴六人随行。几人分次坐下,算是在福临的帐篷里开个小型的内阁会议。
丘瑜第一次出席这样的场景,还有点小激动。坐在最末尾的他,很羡慕坐在自己前面的洪承畴,一众汉人降臣里,就属他官职最高,还有个帝师的名分。
若论爵位的话,封王的孔有德,同样有帝师名分,可他终归没进内阁,无法参与朝廷大事的决策。
如今几年过去,大家也都习惯了坐着开会,若是再让他们回到过去那种动辄跪拜的年代,恐怕他们还有些不乐意。
三德子带人给大臣们上了一碗浓茶后,很自觉的退了出去,守在帐篷外边,随时听候里面的吩咐。
“皇伯,十四叔,十五叔,三位师傅,还有丘爱卿,喝口茶解解酒。”
大家伙儿方才喝的都不多,听到福临的话,象征性的抿了一口热茶,便将茶碗放下。
福临从座椅后掏出几本手札,放到桌子上,上面记载着耄耋老者给他说的养生之道。他现在还小,暂时用不上,便让三德子等人抄录了几份,准备给代善和洪承畴等人用下。
“皇伯,洪师傅,这里有两本手札,是方才那位耄耋老者进献的养生之道,您二位可以拿回去看看。时间仓促,没来得及抄录更多份,其他人等下次吧。”
“等朕回京后,会让太医院的太医对上面记载的方法做个评估,然后再颁行天下。”
不说平均年龄提高个三五岁,只要能让各地百姓多活个一两年,或者七八个月,福临就心满意足了。
代善将其中一本移到自己身前,又将另一本递向洪承畴,随后说道:“臣多谢陛下恩典。”
“皇伯和洪师傅,不必如此客气。”
一番小插曲过去,福临正是说起了正事。“方才两位乡官的话大家都听到了吧,他们作为外来官员,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这个问题,我看不只是曹家务乡有,而是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的乡邑。”
“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掉,不知诸位爱卿,可有好的建议或者意见?”
出身福建南安的洪承畴,对此深有体会。语言不通的问题,不仅是个大问题,而且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就说闽地吧,因为方言晦涩难懂,以至于终明一朝,除了宣德年间的杨荣和陈山,内阁里再无其他出身福建的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