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千城万店计划”,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起个音像店,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行政区。
为了尽快建立起这个销售网络,一开始,所有音像店,都采用的是直营模式。
百强唱片,动用了上亿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买下了一万多个店面,用于开设音像店。
然后,通过赵方林的保镖,出身纪律部门的文国建,与退伍兵安置部门达成合作,招收退伍兵,做音像店老板。
音像店建成营业的前几个月,给退伍兵发放工资。
等退伍兵有了一些积蓄,再逐渐从单纯的聘用关系,调整为合作关系,最后把音像店产权,转移到退伍兵店主的手中。
百强唱片只在京城、沪海、羊城、蓉城、西安、商都等地,保留少数几家直营店。
其中京城、沪海、羊城的直营店,未来,等实体唱片被数字唱片取代,会逐步改建成唱片博物馆,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缅怀的场所。
唱片博物馆不赚钱,但是这几个城市的物业,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却会打着滚儿上涨,作为百强唱片的固定资产,增值速度,可能要快过卖唱片的收入。
百强唱片设在京城、沪海、羊城的旗舰直营音像店,选址都在市中心的核心地带。
京城选在王府井、沪海选择南京西路。
这两个区域的门面店铺,现在几万、几十万就能拿下,再过二三十年,价值都得以“亿”做计量单位。
百强唱片自1991年下半年进入到内地,发展至今,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成为内地首屈一指的唱片公司。
光是1993年,全年销售额,就超过10个亿,因为压低了正版磁带的售价,所以利润率不太高,扣除到各种税费、支出,只剩下20%左右。
但是一年下来,净利润也有2个亿。
因为这部分业务,在华星唱片上市之前,被剥离开,没有算在华星唱片的上市资产里。
所以,百强唱片的内地收益,只归属陈丹尼、赵方林、哥哥张、梅安蒂、陈家颖等股东。
不过,百强唱片自进入到内地市场之后,就从没有进行过股东分红,每年赚到的利润,全都投入到公司发展之中。
也有一部分利润,被注入到六爷邵毅夫的慈善基金,用于支持内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京城、沪海两地购置物业,是增加公司固定资产的一种方式,花在这上面的资金并不算多。
以百强唱片内地业务的营收、盈利状况,也可以在港股单独上市了!
不过,百强唱片财务状况良好,不缺发展资金,没有上市募资的必要。
百强唱片在内地,不是只顾自己发展,想着垄断内地音乐市场,相关部门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这个时期,内地唱片行业刚刚起步,本来应该在盗版的影响下,举步维艰。
但是现在,由于百强唱片推行的“千城万店计划”,对内地唱片行业的盗版,造成了沉重打击。
原时空,内地唱片行业,盗版占比超过了80%!
市场上每卖出10盒磁带,就有8盒是盗版。
现在,在“千城万店计划”的影响下,盗版占比,已经下降到30%,并且还在持续下降之中。
这样的形势转换,给内地唱片行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内地歌坛的发展,相对于港岛,要滞后许多。
不过这个时候,在流行歌曲范畴,女歌手有“四大天后”,分别是毛阿敏、韦唯、那拉英和孙悦。
男歌手方面,也有刘焕、毛宁、解晓东、孙南组成的内地版“四大天王”。
90年代初,摇滚在内地发展迅速,着名歌手、乐队,有崔建、黑豹乐队、唐朝乐队、“魔岩三杰”等。
得益于盗版对内地唱片行业侵扰的减轻,上述歌手、乐队的唱片,在内地的销量,都远超原时空。
让他们成为内地娱乐圈先富起来的人。
百强音像连锁,除了销售百强唱片制作的唱片,也同时销售上述内地歌手、乐队的唱片。
另外,百强音像连锁,还与遍布各省市的音像出版社,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扶持他们制作戏曲、曲艺唱片。
京剧、豫剧等戏曲,以及以相声、评书为主的曲艺,在内地同样具有广阔的市场。
若是把这部分市场充分开发出来,内地唱片行业,总产值极有可能超过50亿,甚至超过100亿。
虽然,在赵方林的认知中,内地主要的唱片载体——磁带,到二十一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兴趣,网上免费音源下载的盛行,而逐渐走向末路。
不过,屈指一算,磁带至少还有十年的黄金期,抓住这个时期,把能赚的钱先赚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