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卢象升的这个请求,朱由检也答应了。
山西之地不仅有士绅、藩王,也有军头。
而卢象升想要在这重重大山的压力和阻碍下展开有效的赈灾工作,手里没有一支可信可用的军队震慑,是很难的。
所以,除了三千标营外,朱由检又给卢象升批了一支两万人的天雄军编制。
这段时间,卢象升招募好人员后,就一直在按照羽林军的那一套训练方式在培养标营和天雄军。
同时也暗中在搜集山西官员们的罪证。
皇帝在京师对文官的做法,以及孙传庭在陕西官场的意外收获,给了卢象升启发。
加上这几个月以来,标营和天雄军也基本成型了,对于田亩清查工作的展开,卢象升也有了一些底气。
而在河南,傅宗龙这几个月时间里也一直加紧操练自己的标营。
虽然手里没有更多的军队。
但是年后皇帝调边军南下,而且其中一个大营就在河南境内的归德府。
而且皇帝还让自己兼任归德府大营的统帅。
这可真是给困境中的傅宗龙送来了一份大礼。
有了归德府大营的十万大军镇压威慑,傅宗龙要在河南展开田亩清查工作就会顺利很多了。
回到陕西。
孙传庭在得到皇帝的同意后,迅速展开了田亩清查行动。
大量的土地被清查出来,收归官府。
当地的士绅权贵们虽然很愤怒,但是却没人敢出来闹事的。
这位总督大人可是凶名赫赫,而且陕西的官府已经完全沦为了总督的走狗。
人家要权有权,要兵有兵,那什么来斗。
有了大量靠近水源的土地后,赈灾工作就好开展多了。
可以将水源干涸,旱灾非常严重地区的百姓迁徙,安排到清理出来的土地上进行耕种。
同时,在这里,孙传庭还要推行皇帝下达的新政。
在县衙之下,在县城之外广大的乡村建立两级行政体系。
在县下设乡,在乡下设村。
村设村长一人,负责全村人的管理,包括调解村里的矛盾,以及税收。
乡里设乡长一人,同时还配套治安、税务、民兵等部门。
彻底取代士绅对于广大乡村的实际管理权,实现皇权下乡。
至于说,朝廷的官吏数量会大大增加,会对朝廷的财政开支造成极大的压力。
这个问题不存在的。
设立了这两级行政体系后,朝廷才是真正的统治了这个天下。
到时候收上来的税收也会更多,多收上来的税收足以应付这两级行政体系多出来的官吏的俸禄开支了,甚至还会有富余的。
对于皇帝的这一项新政,孙传庭很赞同。
而且这也给他在赈灾时遇到的难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那就是在大规模清理了陕西的田亩后,那些分散在乡村的士绅们不再配合官府的管理工作了。
一个县城的官员就那么点编制,就那么点人。
如何能够完成孙传庭下发的大量的赈灾工作任务。
而现在若是在县之下再设立这两级行政体系,那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
若是有了乡、村这两级直属于朝廷的行政机构,什么士绅就老老实实的做好你的良民吧。
广大乡村百姓的税收、秩序维护等,就不在需要士绅们去维护了。
至于人才方面,想要做官的读书人还是不少的。
不需要你有多么高深的学问,只需要识字,看得懂文书就可以用。
而且,孙传庭还把自己的三千标营放了两千人出去,到新设立的乡一级的行政机构担任民兵机构的负责人去了。
主要目的就是作为孙传庭的耳目,去监视新设立的乡村行政机构的运转情况,以及各项政策的执行。
同时也负责在个个乡村招募组建编练一支民兵,藏兵于民。
孙传庭将这个民兵机构理解为皇帝陛下将来替换卫所制的准备。
每个乡招募编练一支百人规模的民兵,在农闲时就组织他们训练。
训练时还给他们一些补贴。
即使每年训练的时间不多,但是坚持下来,两三年后,也会有不错的底子了。
若是有需要,这些具备一定军事基础的民兵可以随时集合起来,再经过短暂的集训后,就是一支军队了啊。
日万更新了一个月,有些卡文了,减少一些更新量,让脑子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