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孙传庭的乡村两级行政体系的搭建并不顺利。
村一级还好说,只需要让各自村里自己推荐出来一些德高望重之人,经过官府考察后从其中挑选一人来当村长,负责村里的矛盾纠纷调解,传达朝廷政令以及配合收税等工作。
但是乡一级的行政机构搭建就有些麻烦了,主要是需要的读书人太多。
但是田亩清查又得罪了士绅,而读书人也大多都出自士绅之家。
不愿意再出来为朝廷做事,且乡一级的行政机构到底算什么品级,算不算官,还是吏?
朝廷也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公告发下来,许多读书人都还在观望。
破坏容易建设难啊。
这不是仅仅拥有强大的武力就能解决的问题。
“诸卿,朕也知道这是一个大难题,但是我们好不容易才完成了田亩清查,让朝廷增加了许多可收税的土地,此时绝不能向那些土豪劣绅低头,求他们回来帮官府收税。”
“同时也不能让那些土豪劣绅继续把控着广大的乡村治理的权力了。”
“一旦如此,那我们此前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甚至那些土豪劣绅会变本加厉侵占更多的田亩。”
“此事必须要想一个周全的办法出来解决。”
朱由检发言道,先将这个问题的讨论方向定下来。
陛下的这个要求很难啊,千百年以来都是如此的,唐汉时,乡村基本上都是大小世家来管理的,本朝以及前宋时期,乡村就基本上都是士绅们在管理的。
现在皇帝要不依靠士绅来协助管理乡村,那可就难了,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啊。
“陛下,若是要不依靠士绅来协助,那就只能增加各个县衙的吏员数量了。”
黄立极提议道。
“不行,只是增加县衙的吏员数量不够,县城所辐射的范围太大了,有些地方从县城到乡村来回赶路一天时间都不够,还如何治理?”朱由检直接否定道。
“那么就需要在各个村子里设置一些官吏岗位?”黄立极继续提议道。
“也不行,村子太多,每个村子单独设立官吏官吏也不方便,太分散了。”朱由检继续否定。
“那么,在县衙与村子之间再设立一个机构,这种机构一个管理周围的数个村子,应该就灵活多了。”崔呈秀提议道。
这个想法似乎不错,其他大臣也眼前一亮。
“崔爱卿这个提议可以考虑,不如就将这个中间机构称之为乡,这个乡对应县衙的各个部门设置对应的分部,也配置上一些衙役负责秩序维护。”
“而统领这个中间机构的负责人就叫乡长,在各个村子也设立一个村长负责协助乡的管理。”
朱由检也同意了,还做了一些简单的补充。
虽然这个想法朱由检脑子里早就有了,但是考虑到今后要放权以及让大臣们主动积极起来,朱由检也没有一开始就直接说出来,而是在引导。
“陛下,如此以来,朝廷的官吏数量恐怕就要增加十倍了,这对于朝廷的财政开支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啊!”
作为大明管钱的户部尚书毕自严说道。
大明现在有一千五百个县左右,全部官吏的数量加起来在两万人左右。
这两万人一年的俸禄就是一百万两银子以上了,若是官吏的数量再增加十倍,那朝廷每年在官吏上的俸禄开销就要达到一千万两银子左右了。
毕自严想想这个数字都不寒而栗。
“毕爱卿的考虑也有道理,但是也不必过于担忧。”
“若是朝廷设置这些官吏,到时候朝廷的税收也就不用再假手于那些士绅了,不如想想到时候朝廷能够多收上来多少的税收。”
“而且设置这样一个机构,给朝廷带来的好处可不仅仅只是让朝廷多出来一些税收这么简单啊。”
朱由检安抚解释道。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朱由检稍微一点拨,他们就联想到了许多。
由朝廷亲自下去收税,不再假手于那些士绅,肯定能收上来更多的。
而且现在进行田亩清查,又多出来了许多可交税的土地,若是这些税收能够都顺利收上来,支出增加的那些官吏的俸禄应该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