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给你机会,你都不要!(12)
发达之后,是选择睚眦必报,还是选择既往不咎?
有的人选择既往不咎,有的选择睚眦必报。
可舜帝的选择是,看似是既往不咎,大度的放过,可事实上却是报复为主。
真以为,舜帝是大度之人。
越是厉害的人,越是小气。
所谓既往不咎,嘴上说说就可以了,不可能真的放过。
若是真的放过了,心情不舒畅,内心不舒服。
忘记仇恨,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背叛。不懂得报仇的人,也是不懂得感恩的人,也是不值得信任的人。
这一点上,舜帝很是厉害。
秦王政思索着,说道:“我欲兄弟同心,你以为如何?”
昌文君说道:“大王贤明!”
秦王政说道:“你看看这些!”
说着,丢过一个奏折,还有一些资料。
昌文君上前,捡起来仔细的看着,开始神情变化不大,可渐渐的脸色变绿了。
跪下道:“臣有罪!”
秦王政说道:“也便是说,这些都是真的。你真的私通楚王!”
昌文君淡淡道:“私通谈不上,而是明通。当年,我父亲为太子完,在秦国为人质,母亲在秦国公主,秦昭王的女儿,在秦国生下了我们兄弟。到了后来,父亲逃回楚国,成为楚王。我们兄弟多次前去拜见父亲,彼此有了感情。”
“我们是秦人,可更是楚人,夹在中间很困难……”
说道这里,沉默下来。
秦王政却很是生气,说道:“我父亲把伱当成侄儿,我把你们当成是兄弟,可以依靠。这些年来,委以重任,委托军国大事,信任你们仅次于仲父吕不韦。可你们倒是好,背着我将秦国的情报,交给楚国!”
“是不是过几年后,还要里应外合,联手破我大秦,弑杀寡人。你的良心何在?”
昌文君跪着说道:“臣有罪!”
秦王政继续道:“你们兄弟,是王后和太子最大依靠,也是最大的破绽。试问一下,若是昌平君,昌文君为侯谍的消息传出来,天下会如何看待王后和太子。”
“那时,王后会丢掉尊位,太子也会被废掉。”
“你对得起你妹妹芈倩,对得起侄儿扶苏吗?”
昌文君跪着说道:“臣有罪!”
秦王政继续说道:“有罪吗?真的有罪吗?站起身来!”
昌文君直接站起身来。
秦王政拔出宝剑,宝剑上光芒闪动,泛起逼人,似乎要刺破肌肤。
昌文君原地不动,并没有反抗。
死在这里也不差,秦王政没有亏待他们,反而是他们对不起秦王。
秦王政淡淡说道:“昔日,荆轲刺杀寡人,说只要杀死寡人,就能让秦国陷入混乱当中,燕国可保存社稷。可到了最后,哈哈,燕国还是灭亡了。给你机会,拿着宝剑,来向寡人这里捅一剑!”
“只要轻轻一剑,寡人就能死亡。”
“寡人,若是薨亡,扶苏登基为秦王,说不得放过楚国,楚国社稷得以保全。来呀,拿着宝剑,向寡人刺来!”
说着一步上前,长剑没有刺杀向昌文君。
而是剑柄向前,剑身向后,直接递向昌文君。
太阿倒持,权柄让给他人。
昌文君却是吓了一大跳,直接后退一步。
只要一步上前,就可握住剑柄,就能刺杀秦王政。
到了那时,必然是山河变色。
太子扶苏登基,成为秦王。
却莫名的畏惧着,向后退去。
秦王政上前一步,昌文君吓得后退一步。
每次向后退一步,就是心灵颤抖,就是莫名的恐惧和不安。
到了最后,昌文君再次跪在地上。
秦王政叹息一声,也是把宝剑收起来。
荆轲没有杀了寡人,张良没有杀了寡人,可现在寡人给你宝剑,你都是不敢杀寡人。
给你机会,你都不要。
“来人,美酒端来!”
秦王政喝道。
立刻外面响动,有侍从到来,送上了美酒。
刚才交谈的时刻,侍卫们皆是撤离到百步之外,不知其中的内幕,只是听到争吵声音,然后秦王政传来召声音,这才一步步靠近。
秦王政接过一个酒葫芦,丢给昌文君一个酒葫芦。
也没有避讳什么,就是直接席地而坐,跪坐在地上,秦王政开始喝酒,米酒的味道甜甜的,酒劲不到,味道可口。
昌文君也是席地而坐,喝下了美酒,似乎心情好了很多。
秦王政问道:“你可有什么打算?”
昌文君说道:“臣没有打算,一切全凭大王之言!”
秦王政叹息道:“当年,周武王有两个好兄弟,一个叫周公,一个叫召公,为保护大周的基业,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松懈;周武王还有两个坏兄弟,一个叫管叔,一个叫蔡叔,他们勾结殷商余孽,引狼入室,联合外人覆灭周朝。”
“昌文君呀,寡人问一下你,你是要当周公召公,还是要当蔡叔管叔!”
昌文君叹息道:“臣惭愧!”
秦王政叹息道:“寡人的心胸大,气度大,可以容得下天下人,又岂能容不下你们兄弟,楚国必然灭亡,可按照二王三恪之礼,建立一个东楚国,西楚国。你为东楚王,昌平君为西楚王!”
“这些你们可满意了!”
昌文君微微愕然,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局,完全超越了预期。
通楚之事爆发,最坏的结局就是被秦王诛杀,楚系外戚遭遇毁灭打击;最好的结局,也只是罢免各种官职,囚禁在家中。
可现在倒是好,不仅没有给予惩罚,反而要给予奖励。
大王这是……
似乎幸福来的太快,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可仔细想想,似乎又是合情合理。
“大王……”
昌文君眼中有泪水。
秦王政叹息一声:“该给的,我已经给了。不该给的,我也是给了。若是你辜负了寡人,寡人必然杀你。金盏共饮吃,白刃不相饶!”
昌文君说道:“臣,必然不辜负大王!”
秦王政叹息道:“下去吧!”
稍后,昌文君退去。
秦王政心中没落,有淡淡的伤感之心。
共天下,这是拉拢群臣的手段。
可想要收复群臣,却是需要信用。
人无信而不立,君王更是要信用。
古有周成王桐叶之封,后有刘秀洛水之誓,英明的君王皆是要讲究信用。当然,很多君王不讲究信用,经常的撒谎欺骗人,似乎把失信当成合格的政客。
然而,很快付出巨大代价。
秦昭王不讲究信用,直接欺骗楚人,等到后面义军杀入咸阳城,直接杀光秦王一脉;
刘邦刚刚与项羽签订鸿沟之盟,可很快就是撕破协约,直接进攻项羽;说好的与诸侯王功共天下,可很快用着骗术擒拿韩信,直接逼反英布。等到吕后去世,陈平和周勃等直接杀光诸吕一脉,又是杀光了少帝一脉。
皇帝不讲武德,臣子也是不讲武德。
到了唐朝,李渊更是经常失信骗人,说好赐予国姓,彼此共天下,可转手就是弄死某人;说好的免死金牌可以免死,可直接变为赐死金牌。
等到李渊信誉跌落到谷底,李世民也是不相信老爹的话了,宁可兵变动手,也不相信老爹的破嘴。
玄武门政变后,李渊直接被囚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