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谓是最为憋屈,最为凄惨的开国皇帝。
老爹不讲武德,儿子也是不讲武德。
正所谓,穷则是不择手段,达则是兼济天下。
在出生卑微的时刻,必须要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各种阴暗手段皆是使用,很多律法能不遵守就是不遵守,只有胆子大,敢于拼命,才能有逆袭的机会,才有崛起的可能。
可富贵后,地位变高了,反而不能坑蒙拐骗,做事情要讲究原则,最事情要讲究底线,诚实守信为根本。
可如刘邦、吕后、司马懿、李渊等之流,那种我会骗人,我自豪,注定长久不了,注定会出问题。
正所谓,骗人一时爽,全家火葬场。
刘秀,洛水之盟就是很是讲究信用,说不杀你,就是不杀你。
父亲讲究信用,儿子汉明帝也是讲究信用。废太子刘强,也是历史上唯一没有遭遇清算的太子,至于其他的废太子不说也罢。
所谓的一汉抵五服,说的是东汉,而不是西汉。
东汉的时代,五千多骑兵就敢冲杀几万匈奴士兵,最后还能取胜;可在西汉时代,十多万汉军遭遇匈奴经常覆灭。
西汉时代,李广利,李陵等,遭遇匈奴围攻的时刻,永远等不来援军,最后败亡;可在东汉时代,为营救二十多个士兵,七千骑兵千里救援,救不下人,也要带着尸体回家。
东汉时代,不是娃娃皇帝,就是寡妇掌权,或是太监掌权,可是朝廷秩序井然,因为大家都是讲究信用。
西汉倒是七代明君,可不讲信用,也是出名的,结果问题众多,朝廷秩序混乱。
朝廷无信,君王无信,带来的政治损失,不是区区几个明君可以弥补的。
为了增加大秦的政治信用,区区一个东楚国,西楚国,只是小事情而已。
相比较这个,其他反而是不重要。
……
离开王宫,昌文君松了一口气。
终于活下来。
这是有太子的恩德,可更是有秦王的看重。
楚国灭亡,这是大的趋势,没有谁能阻挡。
即便是秦王政死掉了,扶苏继位为二世皇帝,可还是要灭亡楚国,
不论谁成为秦王,皆是要灭亡楚国,不然对不起列祖列宗,根本没法进入宗庙当中获得祭祀。
不过,在楚国灭亡后,成为东楚王,西楚王,似乎也不差。
可以延续熊姓的宗庙祭祀,祖先在地下不会挨饿,也对得起楚国历代的祖先了。至于其他的东西,也不要多想了。
回到府邸当中,很快昌文君写了一份书信,不久后快马消失而去,前往齐国送着消息。
“告奸失败了吗?”
李斯微微失落,可并不失望。
政治斗争就是如此。
不可能每次皆是成功,每次都是成功的打倒敌人,若是每次都是成功了,最后身居高位。那时,不是被始皇帝闲置,就是被始皇帝杀死。
就连仲父吕不韦,看似地位高高在上,可现在也是困在府邸当中,相当于软禁在咸阳城当中,美名其曰,大秦离不开仲父,大秦需要仲父。
可需要的同时,又是让仲父养老,不得参与政务。
只是编写书籍,或是在师范学校当中,教导学生而已。
在外人看来,秦王对其尊敬有加,可明眼人眼中,却是无奈。
“罢了,以后有的的是机会!若是我所料不差,秦王必然会上下调动,上下折腾官员!”李斯微微皱眉,对于这位始皇帝略感无奈。
随着秦国领土的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政务也在不断增加。
秦王政仅仅是十二个时辰,一人之力,想要处理好诸多的政务,根本不可能,不仅没有那个精力,而且时间上也不够。
故而,不断的扩大着中央的编制。
过去的时刻,三公九卿,大约是有十五为官员。可现在三公九卿,规模上扩大到了三十多人。
人数在增加,分工在变得明确起来。
为防止某个官员以权谋私,官员在某个位置上最多停留五年,特殊情况下也不得超过十年。
防止某个位置上,停留的时间长了,以权谋私。
“廷尉上,我已经干了四年多了,最多一年夺,就要成为御史大夫,或是左丞相了!”李斯想着,略微有些兴奋。
……
咸阳,是天下的中心,也是权力的中心。
在咸阳城当中,各种明处的争斗,暗处的争斗,争斗不休,拼杀不休。
官场的斗争,权力的对决,彼此在相互碰撞,剧烈的厮杀。
党争也在继续。
虽然这些年,咸阳在扩编着新的机构,增加着官员的数量,中央的官僚队伍在膨胀着,可一个萝卜一个坑,求官的人太多,可官员的职位太少。
很多士人在干巴巴的等待着,等待着当官就业。
若是找不到适合的官员,只能成为那些列侯,或是藩王的门客。
这也是秦王政,不敢取消门客制度的根本原因所在。
取消了门客制度,大量的士人失业,找不到工作,就会违法乱纪,就会出问题。
门客制度有太多的缺点,可优点却是能解决一部分士人就业问题。
为了当官,一些士人开始溜须拍马,开始找着关系,或是送着礼物,或是寻找着好友,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就业,为了当官,丢点脸面不寒碜!
那些当了官的,在兢兢业业的工作,可又是在巴结着上司,在接着姻亲,彼此关系勾连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关系网,彼此在相互扶持,想要更进一步。
当了小官,想要成为大官;成为大官,想要更进一步,想要节节高升。
官位高了,还想要爵位。
爵位高了,又是想要食邑。
为了争夺官位,围困向上爬,在不断前进着。
官员之间,党争不断,举报不断。
只有某个官员倒下去,才能空缺出位置,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若是上面的位置满满的,下面的人即便再有才干,也是无用。
秦王政也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适当的换血,还有让某些年纪大的臣子,适当的退休,或是退休二线,就是为了给年轻力量腾出官位,让年轻人容易就业一点,容易当官一点。
毕竟,老人政治要不得。
朝堂之上全是老人,一个五六十岁年老体衰,精力不足,不能九九六,不能九九七,要你们干什么。
白吃干饭吗?
年轻官员多好呀,可以熬夜工作,可以九九七,可以啃着几个馒头骑着毛驴,就能到农村搞调研。可老人行吗,年老体衰,眼睛看不清文字,行走起来还需要搀扶,能干什么大事情。
于是,秦王政下达了明亮,军中的将领退休年龄,可推迟到六十岁;至于三公九卿级别的官员,可以推迟道五十五岁;可郡守,县令等官员,最多五十岁就要退休而去。
早点退休,让年轻人上来。
若是推迟退休,老人一直占据高位,年轻人上不去,国家迟早出问题。
李牧靠着代郡,就能击溃匈奴;蒙恬靠着二十万秦军,就能大破匈奴。
可了汉武帝时代,汉武帝要持续三十年战斗,打空了三代帝王的积蓄,汉朝人口减半,才能破匈奴。
难道是,汉武帝不如李牧,蒙恬能打吗?
不是!
真正的理由是,在短短百年时间,匈奴在快速的壮大着。
冒顿率军南下时,匈奴军队并不大强大,最多十五万大军而已,所谓四十万大军只是吹出来的,谁当真谁傻。可是刘邦的妥协,却是把长城以北的大量土地,割让给匈奴。
养虎为患。
匈奴吞并了河西走廊,西域,辽东北部等广大区域,军事力量在大幅度的提升,军队数量膨胀到了四十万,进入巅峰而强大的时刻,形成了匈奴帝国,与汉朝初期的冒顿的匈奴部落,不在一个档次上。
汉武帝开局就打巅峰赛。
在这个过程当中,固然有卫青,霍去病,击败和歼灭匈奴主力取得了一次大捷;可有浞野侯赵破奴兵败、李陵兵败、李广利兵败等,折损军队达到三十多万之多,甚至是更多。
秦皇汉武并列,汉武帝还是足以与秦始皇并列的存在。
可刘邦,只是合格的秦二世。
老人吃的盐多,走得路多,经验丰富,可直觉没有年轻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