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刘瑾就喜气洋洋的带着一份圣旨来找王资了。
刘瑾带着数十个小黄门和圣旨一早就来了东海酒楼,
众人进入东海酒楼后,一名小黄门打算让王资出来跪迎圣旨,但被刘瑾阻止了。
按照严格的礼节来说,王资更衣沐浴、五拜三叩首来恭迎这份圣旨都不为过,
但要考虑到孔大圣人所带领的儒家又说过“礼不下庶人”这句话,
王资又是彻头彻尾的贱籍,肯定是不属于会礼节的文人了。
王资就是儒家口中的“愚民”、“庶人”了。
然后这次颁旨的又不是王资不认识的外人,是王资现在的顶头上司——刘瑾,
刘瑾可不会用俗套的礼制来压王资,王资在刘瑾手中的“违礼”把柄越多,刘瑾还越开心呢。
在刘瑾制止了干儿子让王资跪拜后,刘瑾主动上前邀请王资上二楼密谈,
刘瑾所带的小黄门也被刘瑾留在了东海酒楼一层。
两个人就这么有说有笑的带着圣旨走进了厢房之内,
“恭喜王掌柜了,嘿嘿。”刘瑾一脸奸笑的将圣旨交到了王资手中。
“嘿嘿嘿~”王资也一脸奸笑的迎合刘瑾,接过了圣旨。“全托刘爷的福气。”
此情此景就像电视剧中两个官商勾结的贪官与富商,一同庆祝他们依靠不法手段拿下了几千个阻碍房地产开发的拆迁户。
但仔细想来,王资就是富商,刘瑾就是宦官,
也很符合一商一官的情况,
况且王资也的确依靠刘瑾为仰仗,明目张胆的拿下了五万流民做半免费的劳动力,
所以说眼前这一幕和电视剧上官商勾结的场景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王资接过圣旨,
这份圣旨规格很低,相比于正德皇帝在几个月前的早朝上发布的那份五色玉杆的圣旨,
这份圣旨从外貌上看去就朴素许多。
首先圣旨的杆不是特殊材料,只是普通的木杆;
也可能是什么比较名贵的木材吧,反正王资认不出来,
书写圣旨内容的布料也不是五色锦缎,而是白色的普通绸缎。
王资打开了这份看上去颇为朴素的圣旨,
圣旨内容也很简单:
奉
天承运
皇帝敕曰改乐籍王资为民籍
命王资为锦衣卫校尉
钦此
王资看着这份圣旨,眉头紧锁,
这份圣旨除了开头和结尾以外,内容完全不符合圣旨应有的格式。
“这是何意呢?是在表示什么?”王资想到。
就在王资还很疑惑的时候,刘瑾乐呵呵的对王资说道:
“这份圣旨可是圣上亲手书写的,”
“自圣上离开东宫后,还有没亲手写过几份圣旨呢,”
“依咱家看,王掌柜你要是愿意入宫,咱俩都能拜把子了。”
听完刘瑾的话,王资也才明白了这份圣旨中为何有不少口语化的部分,
明朝内阁制度确立后,绝大部分圣旨都是不需要皇帝亲手书写的,
而是皇帝说出自己的意思,然后司礼监的太监们根据皇帝的意思来写,
等到太监们写好了以后,再根据圣旨的内容将写好的圣旨给皇帝或内阁过目,
最后再根据圣旨各自的独特情况,决定这份圣旨如何下达下去。
正德皇帝亲手书写的圣旨,还让刘瑾不经过内阁直接送过来,可见正德皇帝对王资的亲近示好之意。
只不过王资更关心刘瑾最后那句“咱俩都能拜把子了”。
和刘瑾明面上平起平坐的拜把子兄弟是谁?是其余七虎,是宦官势力的其他大拿。
刘瑾这是在试探王资有没有尾巴翘上天的迹象,有没有跨过刘瑾去联系其余七虎。
王资现在在京师里的名望,直接去投奔文臣、勋贵或者其余七虎都是可以的,
刘瑾已经有些担心王资“叛逃”了。
刘瑾自己早就将尾巴翘上天了,但是他是不可能容许别人尾巴翘上天的。
在刘瑾的眼中:如果王资真的人不清直接,我刘瑾会帮王资你认清自己的。
“别别别,小子还是要仰仗刘爷的关照的。”王资赶忙回道。“我这种人不识眼色的人进宫,可能第二天就被别的宦官给吃了。”
倒不是王资舍不得命根子,只是怕这个时代落后的医疗导致王资在净身途中死亡。
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王资不介意来一场变性手术,然后再宣称自己是性别认知障碍的同性恋,
顺便将体重提高到两百五十斤以上,当一个大肥球,
这样的话王资就能在法院上所向披靡了。
但现在的时代王资冒着死亡的高风险去舍去命根子也没什么好处,那么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呢?
刘瑾听着王资的话也很开心,重点就是王资那句“被别的宦官给吃了。”,这也算得上一种变相的表忠心了。
“你回头找杜勇要一份锦衣卫的衣服和信物。”刘瑾说完后也就起身要来开东海酒楼了。
刘瑾现在是正德皇帝身边的头号红人,忙的很呢。
如果这份圣旨不是正德皇帝亲笔的话,这种最低规格的圣旨也配刘瑾亲自来送?
“那我送送刘爷。”王资起身也要送刘瑾出去。
“别送了,你现在可有一件更大事情需要去处理。”刘瑾一边和王资下楼,一边对王资说道。
“何事还需要刘爷亲自吩咐?”王资很奇怪,王资进京城都快半年了,刘瑾这才安排王资做一件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