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可在使用水利设施的时候家中有百亩良田的人,是不是就能多用一些水利设施呢?”
“朕还在东宫时,就每年随先帝春耕,今年冬季偏晚且京师北寒,故还未春耕。”
“但朕也是见识过一些农事。”
“在朕眼中,以现行的均户分摊劳役的制度下,”
“除了水利设施之外,农具制作、耕牛饲养照料等等与种田相关的劳役都是寡田者弊、众田者利。”
“众位都是大明的砥柱,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种不公平的情况呢?”
正德皇帝话音一落,整个乾清宫都安静了下来。
在场的大臣都是大明朝的人精,都知道正德皇帝说的这种不公平之举如何破解。
如果正德皇帝只是单纯的说现在的劳役之法不合理,那么在场的大臣可能还会疑虑正德皇帝到底在想什么。
可正德皇帝特意点出了田寡田众的不公平对比,在场的大臣再蠢也知道正德皇帝想让田多的人来承担更多的劳役。
只不过哪怕他们都明白正德皇帝是什么意思,他们也能开口提出正德皇帝想要的新税法——按土地多寡来分配劳役。
因为他们家中就是田地众多的田多之人。
李东阳站在群臣的排头,等待着身后群臣提出田均役的类似提案。
李东阳在这十来天的日子里,已经将王资提出的摊丁入亩的变种提案修订的差不多了,
在提前也已经给正德皇帝上报了这新法案的具体制度。
正德皇帝大笔一挥,直接将这新税法命名为了田均役。
现在,李东阳与正德皇帝都在等待第一个能明白正德皇帝刚刚那段话含义的人站出来。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整个大朝之上,不论是李东阳带领的文官团队,还是国公们带领的勋贵团队,都仿佛没有听见正德皇帝刚刚说的那段话。
这些人就是大明的砥柱、饱读圣贤书的清流文臣、华夏民族的掌舵人。
百姓的利益与我当权者何干?
如果有一日暴元余孽或者女真野人、再或者红毛鬼、黑皮昆仑奴为威作福能有利益的话,这些人也会毫不犹豫的出卖百姓的。
赚钱嘛不寒颤,反正就算是跪着,他们也是假跪着,真正跪着的百姓,而不是他们。
随着时间就这么一点点的流逝,在场的群臣们也愈发的紧张了起来。
没有人想说出正德皇帝所期待的处理提案——修改劳役征召法规。
大家伙都明白,如果正德皇帝刚刚真的只是随口一提,那么过了这么久之后,正德皇帝早就应该在冷场过几秒后就主动切换下一个话题了。
可正德皇帝却像是在死等众人的回复,
正德皇帝的举动向群臣表明了一个态度——这个事,朕今天必须解决了。
群臣们之前还很疑惑这次正德皇帝召集的大朝是为讨论何事?
现在群臣们都觉得正德皇帝这次召开大朝就是为了变法之事而召开的。
“怎么?诸位爱卿都没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种不公平之事吗?那就先不聊了,以后有机会再聊。”正德皇帝用很平淡的语气说道。
就在所有大臣以为这事聊不过去的时候,正德皇帝却主动提出了切换到下一个议题。
群臣头顶上的乌云瞬间消散了不少,大家都庆幸正德皇帝不是真的打算咬死这个话题,只是比较在意罢了。
而就在群臣都刚刚松下一口气的时候,严嵩站出来了!
严嵩身为弘治十八年乙丑科进士二甲第二名,在获得优异的科举成绩后被命名为了庶吉士。
快一年了,严嵩的职位没有任何的变动,一直在庶吉士上踌躇不前。
严嵩身为半个刘大夏的门生,就算刘大夏倒台对严嵩没有直接影响,但还是有一点点间接影响的。
严嵩认为自己这般科举成绩却没有被新君重用就是因为刘大夏归乡,
严嵩敏锐的政治敏感性告诉他,这次正德皇帝提出的东西可能是一个机会,
一个帮助自己平步青云的机会!
就在正德皇帝即将把话题引导到下一个环节之际,严嵩站了出来,对着正德皇帝拱了一下手。
“启禀陛下,臣有一策,如果顺利推行下去,定能解决陛下所说的不公之事。”严嵩铿锵有力的高声道。
而就在严嵩站出来的瞬间,在场的官员们脸都黑了。
大家伙儿谁不知道正德皇帝说的那段话啥意思,就你严嵩来逞能了是吧。
坐在龙椅上的正德皇帝表面上还是十分平淡,但内心中庆幸还是有部分人背叛了他的“同僚”。
正德皇帝在经历了打压老弘治朝朝臣之事后,就明白新的体系建立后,一定会有新人得利。
同样的,新的税法推行下去,正德皇帝不可能将这份功劳独揽在王资的名头上,
会由推行这项新税法的官员来与王资分享这份功劳。
刚刚正德皇帝还很担心文臣们真的团结一心,没人眼红这块饼,
没想到在自己打算择日再议之后过了短短几息时间,就有严嵩为了功劳跳了出来。
文臣这个阶层会依靠自己的权势之便来压榨百姓的同时,
文臣们内部,每一个个体也会为了自己的官运亨通来与同僚争权。
严嵩今天就为了自己的官运,站出来与文臣这个阶层对立。
“严学士,说来听听。”正德皇帝看向严嵩说道。
严嵩一时有些激动,没想到从未与自己搭过话的正德皇帝居然知道自己是姓什么。
“回禀陛下,只要让田重者多服劳役,田寡者少服劳役不就可以了吗?”严嵩向正德皇帝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