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阮的小吃生意进行得很顺利。
从刚开始只卖鸡腿,到琢磨着卖点狼牙土豆,也就两天的功夫。
后面第三天接着去卖就顺利多了,不过也不像头天开始卖的那样,图新鲜的人多。
送糖的优惠只持续了几天,后面没再送了,买的人虽然少了一些,大多是说:“三块的烤鸡腿怎么不送糖啦。不送糖咱也懒得买哦,还不如回去吃肯德基呢,至少那玩意儿有套餐,东西也多。”
梁阮也没觉得这些人说话难听,最多就是人心如此。
人都是贪的。
用优惠能吸引人,一旦不弄优惠了,也就留不住客了。
正常吗?
梁阮觉得正常,再正常不过。
除去少部分因为不送糖了就走了不再光顾的人,接下来几天,每天的鸡腿和土豆也卖得稳定下来。
一开始亏钱在卖的鸡腿因为梁阮把三块的烤鸡腿赠送的糖给取消了。
炸鸡腿也不送糖了,亏损减少,慢慢回本,没过两天,单单只在鸡腿这一项上头的钱都转亏为盈了。
不过梁阮晚上跟越承算账的时候,可没说转亏为盈这一套,她的逻辑,也是讲究最简单的一个逻辑,赚钱、亏钱。
连着几天下来,就连越承也有种刚开始在做盒饭生意的感觉。
每天奔着那几十块钱的赚头忙忙碌碌,明明他们现在也是不差那么点钱的人了。
甚至有些知道的人都忍不住酸溜溜地说他们,“菜馆这么赚钱不搞,去弄什么小吃,以后栽跟头了就知道了。”
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隔壁陈二媳妇。
这家就住隔壁,每天进进出出的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也不稀奇。
甚至可以说,越家一有点风吹草动,消息最灵通的就是陈家人。
因为之前的陈家栋,梁阮对陈家人的印象都不怎么样。
她一开始也并不知道这些,直到隔壁陈二媳妇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被放出笼子。
那张嘴又恢复之前的伶俐,就是闲不住,某天上午趁着梁阮在院子里削土豆皮的时候趴在墙头上说的。
梁阮偶尔也会跟她搭上一两句话,笑嘻嘻地就讽刺回去。
“栽跟头这种事,这得要遇上了才知道。现在不是没遇上吗,再说了,我们这即便栽了跟头也知道吸取教训,原地爬起来。就怕有的人呐,连这栽跟头的机会都没有。”
陈二媳妇被这句话一噎。
她这句话无益于直白地在说:“我摔跟头是我有本事,你不摔跟头难道是你不想摔吗?”
这句话倒是真把陈二媳妇给气着了。
梁阮一般也就是不搭理她,一说话,就给她噎了个严严实实。
陈二媳妇气得够呛,正打算叫上自己之前一起说话的几个婶子编排梁阮的是非。
哪成想梁阮一听到那些人受邀过来找陈二媳妇讲闲话的动静,在隔壁都忍不住嗤嗤直笑。
陈二媳妇还不知道自己在梁阮眼里就是那一等一的大傻子。
梁阮知道陈二媳妇找那些人一准没什么好事,也不打算提醒陈二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