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书摸着胡子思索片刻,决定不管事情如何,得先跟陛下哪里报备一下。
云武帝当然是叫顺着线索继续往下查,敌人都已经打到家里来了,就没有轻轻放下的道理。
他是早就明白的,不管是燕国、还是宁国抑或是简国,甚至是他景国,表面上都在忙着强盛国家,喂饱百姓,但实则都留了眼睛和手脚在其他国家,逮到合适的机会,就要给对方添点堵,搞点破坏。
因为都不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强大起来,一旦哪个国家强盛得超过别人太多,结果就是养出其壮大的野心,然后再起战乱。
说到底,四国除了宁国有一部分人,其他的原本就是一家,说相同的语言,用相同的文字。
但发展到现在,不管是谁,都不愿哪一日被他国打着统一的口号被占领。
十皇子的事不管是有他国的手笔在其中,还是就是他国处心积虑的结果,这次他都要在对方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自家的崽子自家教训,但若是旁人要插手,对不起,我只能给你打回去。
云武帝首先想到的是燕国,记得小九说过,萧三皇子在景国待的时间过长,而谢丞相查盐铁案时,查来的证据也是直指燕国。
有这前车之鉴,会想到他们就不足为奇了。
他面色有些难看,自四国都差不多安定下来,并相互誓约互不侵犯,已经过了好几十年了。
而在这几十年中,经济繁荣昌盛要数宁国,宁国国土虽不是最广袤的,但地处富庶,灾害少,气候适宜适合庄稼生长,交通便利,经商的人多,宁国自然也就富得流油。
而燕国的疆土是最广阔的,地方谈不上富庶,还有些大片的偏远之地可以算是苦寒贫瘠。但燕国上下,不管皇室还是百姓却是最勇猛好战的。
特别是燕国有一支黑甲军,据说都是能以一敌十的存在,他们国库大半的钱,据说都是用来养军队的。
而他们疆土的广袤,也是因着这些年来虽然四国间休战,但他们对其周边的小国却是征战不断。
可以说,宁国重文,而燕国重武,在燕国,大将军大都督的地位才是皇帝以下最高的。
而据眼线所报,燕国不少勋贵及皇室,私底下都认为他们才是这片土地最正统的领导者,且认为一统四国势在必行。
当然这话只是在他们内部流传,并没拿到明面上来。
可以想见,这几年若不是受限于钱粮有限,燕国怕是早就迫不及待挥剑南下了。
简国偏安西南,山高路险,易守难攻,且瘴气毒虫丛生,也谈不上富庶,比其他三国都更要贫穷,历来也不是大家争夺之地。
反观他们景国,兵力不是最强的,却也有一战之力;国家不是最富的,比起燕国似乎又强那么一点,其他也都是平平。
夹在好战勇猛的燕国和富庶的宁国之间,似乎哪里都不突出,倒像是他们两国之间的一个屏障。
燕国缺钱,宁国兵力却一般。
燕国想动宁国就要经过景国,或者说要先拿下景国。但就算能拿下景国,他们也不会轻松,至少损失大半的兵力,到时想要再对付宁国,只怕是讨不了好。
这还是在宁国会蠢到看着燕国攻打景国无动于衷的前提下。
现实是,宁国能不清楚“景国”这屏障对他们的意义吗?
但凡事有万一,他们不得不随时警惕着,怕的就是别国的出其不意。
燕国能攻,宁国能守,简国更是作壁上观、是燕国及其他国家眼中的鸡肋,只有景国,腹背受敌。
因此景国也是最希望和平局面能持续更长时间,让他们多一些休养发展的空间。
另外三国也不是没有动手的可能性,只是燕国的可能最大。
夺嫡本就是最容易生乱让人有机可乘的时候。
他们布局倒是早,是想先早早埋下隐患,等时机到了,再一举把景国搅乱。
也或是看景国最近太过平静,要故意闹出点事来,好让各方都动起来。
不管是出于那个原因,都不可饶恕!
既然有了线索,就查呗。
萧三皇子在景国上蹿下跳,这两件事若都与他有关,老三那边是没察觉,还是在与虎谋皮?
没察觉?云武帝心底冷笑,他是生了几个好儿子,没一个是笨的。
想到此,云武帝命人召谢沅即刻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