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大寒卷:陈舍人叙录(1)
尚修罗在鸣沙山举行的那场着名演讲,从龙年春天亲自宣布重新成立管辖瓜、沙、肃三州大节度开始,到蛇年秋天亲自擂鼓进军西域结束,持续16个月。
作为出自建筑世家“水娃”家族的舍人,我对这些毫无兴趣。尤其是他的演讲,每次高潮部分都背诵这些固定内容:“攻克沙州,是最终完成对河陇地区统治的标志,我们将以新名字‘德嘉沐’(意为幸福之国)来称呼它,并纪录到新的历史。赞普在河陇地区设立‘阿柴论会’,任命尚赞摩等四位大臣,尚赞摩为大臣首领‘德伦’,‘阿柴论会’之下通常设‘军团议会’,按照唐朝习惯,同时便于协调指挥作战,还可以称作‘大节度衙’,尚赞摩充任东境五节度大使、东军宰相、东道节度、东宰相令公、东军国相,驻地河州。大节度衙之下,设青海节度衙、鄯州节度衙、河州节度衙、凉州节度衙、瓜州节度衙五个节度衙。其中,瓜州节度衙管辖原瓜、沙、肃三州和即将攻克之伊、西两州!”
我相信,很多人并不在意这些内容,尽管近百名翻译第一时间将演讲内容向四面八方传递。这段时间,大家关注焦点是各州翼长、万户长、大放牧使、唐人万户长、吐蕃人所任全沙州防备长、吐蕃人所任小千户长、唐人所任小千户长僚佐、唐人大税务官、万户长书吏、部落营田官、部落水官等各级官员任免及到任情况。通常,每当发生此类重大更替,“水娃”族裔大忙特忙,他们要为信任官员修筑府邸和庄院。
这次的大多数官佐是吐蕃人,他们喜欢住帐篷,不需要建筑设计。极少汉族官长即便内心渴望建造庄院,也不敢擅自作为。
“水娃”族唯一的巨型工程是建在月牙泉上、四面敞开的胡杨木结构大舞台。大元帅发布命令,为配合演讲,敦煌十一大户及远亲、奴仆都要在这种舞台上表演百戏与胡旋舞,观众席位依靠鸣沙山,环绕湖面。大舞台在风力作用下,旋转。如果风力稳定,观众可以欣赏到某大户族代表人物上演的吞刀、吐火、唤雨、幻物等百戏及激烈欢快的胡旋舞、胡腾舞,并且打分。不过关的大户,重新编排。
本来,陈氏家族对百戏和西域乐舞有特殊兴趣。敦煌围困期间,所有工作被迫停止,我才静心对这种文化心理进行多次反思。我发现,家族繁荣与百戏、胡旋舞之间有内在联系。百戏、胡旋舞通过肢体以适当速度、时间、节奏在特定空间进行各种理想化造型,而陈氏族裔“水娃”则用黄土、尘沙、胡杨木、红柳、水等物质在大地上将某种理念凝固成具体的外在形式。当令狐舍人与翟舍人进行“角戏”较量时,他们表达的主题是对四月初八四个场景真实性描述(令狐舍人认为他用不同笔墨纸砚书写的情况与真实事件进程保持同样的节奏,而翟舍人则坚持强调他的写实连环图画最接近真相),而我却不由得要想到先祖、首代“水娃”陈汤。“水娃”本来是带有恶意的、侮辱性的贬称,谁都想不到,经过一场旷日持久的“角戏”,先祖不但获胜,还把这个蔑称的内涵置换为褒奖——当年,陈汤父亲陈抟用黄沙土与胡杨树枝为材料主修西域标志性建筑乌垒城都护府城池,因功被“西域都护”郑吉上奏朝廷,获封,到汉成帝时,与解万年同任“将作大匠”之职,专门负责宫室、宗庙、陵寝建筑。陈汤天性喜欢幻想,热衷于追求建筑艺术恢宏阔大之美,他招贤纳士,网络各路人才,集思广益,在大地山水间进行艺术创作,名闻遐迩;解万年则挖空心思,在各个环节谋取利益,最终,案件爆发了。汉成帝将“将作大匠贪赃案”作为反腐倡廉第一要案来抓,解万年及家族被判流放敦煌。陈汤受到牵连。朝中大臣都觉得陈汤冤枉,汉成帝爱妃赵飞燕也出面求情。很多证据都让陈汤无法脱身,也判流放,举家迁往敦煌。王公大族和百姓自发饯行。赵飞燕把陈汤的优秀建筑代表作通过肢体语言淋漓尽致描绘出来,在汉成帝手掌上创作史诗性舞蹈《水娃》。陈汤并未觉得充当冤大头,仍然沉醉建筑。河西走廊乃至西域有大量汉地移民垦荒种植,把游牧区改造成农业区。在此过程中,具有显着特征的汉族建筑作为移民身份重要识别符号备受推崇,陈氏建筑成为官府与民间公认名牌。
尽管解万年轻蔑地称陈汤为“水娃”,但豪强大族庄院、房屋、楼台、宗庙、陵寝能以“水娃”设计建筑为荣。
我很清楚,令狐舍人文字与翟舍人图画的“角戏”,陈汤梦想与解万年物欲的“角戏”,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最终趋于统一,和谐,互为补充,而后者则是淘汰。当年,解万年家族迁居敦煌后,不到十年,作鸟兽散,归于尘沙。而陈汤开创的以敦煌为基地,以河西和西域为幅员的“水娃”牌建筑迅猛发展。王莽乱政时,强弩将军司马窦融率家族西迁张掖,与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库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等结交,被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陈汤后裔也继承了“水娃”名号,被任将作大匠,负责五郡汉式土木营建工程。武威太守马期、张掖太守任仲以劳民伤财为由,坚持推行灵活机动、简单易迁的羌人帐篷,遭到汉地移民激烈反对,解印绶离去。窦融领都尉职。安定、北地、上郡等地流民传闻“水娃”在河西设计建造出能够防避羌人和匈奴侵扰的高大宫殿,相约迁徙而来,人口因此大增,富庶繁荣。“水娃”族裔按照手艺分为多个级别,服务官府、豪强、大户及百姓等。元初七年,东汉设立护西域副校尉,统领西域各国,保护南北道路畅通。护西域副校尉治所驻地在敦煌,特聘“水娃”族裔能工巧匠修筑治所城楼和接纳西域各国王子人质的府邸。各级“水娃”能从百戏表演、胡旋舞、胡腾舞、语言风俗、服装缀饰、山脉走势、沙漠变幻、流云鸟飞、畜群牧放、河流奔腾、芦草摇曳中获取灵感,因地制宜,创造出既符合敦煌地理环境,又适应建筑物功能与使用者精神的楼宇房屋。护西域副校尉府高大雄伟,气吞万里,依托祁连山和秦岭的脉络与长安未央宫息息相通。西域诸王子府邸风格各异,均能体现其国文化特色。从内地迁居之索氏、曹氏、张氏、范氏、令狐氏、盖氏等大户人家在诸胡杂居、牧歌声声的边陲孤地坚持保护祖宗衣钵,要求建筑中嵌入家族特质,营造故乡韵味,又在城内集资共建县学,学院内东厢设立先圣太师庙,塑先圣孔子、颜子之像,春秋二时奠祭。
这样,“水娃”族裔成功地将天、地、人、居巧妙结合。
令狐舍人、翟舍人曾经是敦煌乃至河西的名流,举止有度,中规中矩。他们使用的服装、冠冕、纹饰、佩玉、楼舍等符号向来都体现着传统与时尚。现在,两人却袒露上身,仅仅在腰间系着白、绿布带,兢兢业业表演“角戏”。不仅敦煌人、吐蕃人充满好奇,就连那些专业表演“角戏”的壮士也兴趣盎然,看得津津有味。
大家都在等待较量结果。职业赌徒暗暗下注。
这时,舞台忽然旋转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嘹亮牛角号与大元帅演讲场面,他正在大声宣布重大决定:“鉴于沙州寺院林立,不适合大规模驻军,经赞普提议,仍然选择瓜州为大节度使驻节地。瓜州被攻取后一年内,在大节度使兼敦煌节儿尚律悉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原有居民全部穿上蕃服,学会蕃语,很快习惯帐篷及野外生活。具有浓烈吐蕃风格的供养人像已经出现在榆林窟。而肃州居民阳奉阴违,原节儿政绩不显着,决定撤换!”
他宣读赞普的一份特别诏令:“不得滋扰僧尼佛事。”
又一阵牛角号之后,舞台继续旋转,表演内容更换为百戏。大家脸上都笼罩上失望表情。我们想知道令狐舍人与翟舍人“角戏”的胜负结果。有人在旁边自作聪明地低声说:“他们大概到其他比赛场地去了。”但没人敢正式问,也不敢随便离场,只能耐心等待。
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由徐定奴、“闺怨诗人”、王令诠三人表演的“绳伎”。我厌恶这种险绝表演。建筑师追求安全、稳固;而“绳伎”正好相反。
谁会把楼台建筑在山洪口,断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