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不仅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养生原则,还专门论述了夏季的养生方法:“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意思是,夏天的3个月,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之气已经完全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实。人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燥,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得到自然升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于外一样,这乃是顺应夏气、使身体机能旺盛的法则。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意即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脾胃摄入营养物质提供能量。进入夏季,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很容易缠上脾胃虚弱的人。那么,夏季该怎么养护我们的脾胃呢?
1.晚睡早起
所谓“夜卧”即晚睡,是指随着夏天日落后天完全黑下来的时间入睡,我国中原地区大约为晚8点至9点。而“早起”则指随着太阳的升起,天亮就起床,大概时间为4点30分至5点。因此,结合现代人的作息时间,建议夏季的起卧时间为晚10点之前入睡,早6点起床,保证一天8小时的充足睡眠。
《黄帝内经》讲“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说明紧张、焦虑等会影响脾胃功能,还说夏季情志的调节应当“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季人们要戒燥戒怒,不要烦躁、不要发怒,让心情平和。
2.切勿贪凉
少吹空调,吹空调时保护好肩颈、腰腹。夏天天气热,出门要经受暴晒,所以空调房成了人们常待的地方。办公室、商场等场地,总是把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还有不少人从外面回到室内就马上开空调。这些方式都是不正确的。夏天天气热,毛孔会张开,如果出汗后马上吹空调,会损伤我们的阳气。
为了保护身体健康,夏天人们要少开空调,即使开了空调,温度也不能太低。上班时间在空调房里,建议披件小外套或披肩,保护肩颈和腰腹部,避免受凉。
少吃冰冻西瓜、冷饮,易伤脾胃、阳气。夏天是各种水果上市的季节,但是没吃对,也会伤“阳”。例如西瓜能利尿、生津、清热解暑,性寒、脾虚的病人不宜多吃。冷饮、雪糕也是夏天的标配,男性朋友喜欢将啤酒放冰箱里冰一冰再喝,这些冷饮吃多了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血流量减少,影响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中医角度讲,过食寒凉之物容易伤害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虚则运化吸收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腹泻、腹痛等。
3.吃对食物
夏季饮食应适度适时,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度。人们宜选择清淡、少刺激性、易消化的新鲜食物,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生冷、烤炸、烟熏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在夏季这个养脾的关键时期,应该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绿豆、莲子、丝瓜、陈皮、鸭肉、鲫鱼等。另外,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滋养脾胃。
4.适当运动
夏季高温条件下身体消耗增大,体能储备相对较弱,容易倦怠,很多人不愿意运动,但适量运动有助于脾胃消化,增进食欲,因此提倡科学运动。要以散步、慢跑和太极拳等中低强度的运动为主,每天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不要剧烈活动。活动以刚刚出汗为宜,尤其是中老年人不可过度出汗。
5.中医调治